經歷雙卡風暴之後,銀行業抱著滿手呆帳以及燙手的逾放,首要任務就是清理呆帳;然而時隔一年,各家打呆的成效卻是天差地遠。有的大刀闊斧,有的牛步慢走,當中玄機與考量有需要加以了解。
以雙卡放款餘額加總排名來看,第一名的台新銀總餘額超過八百億元,第二名中信銀則是七百億元,遙遙領先第三名的萬泰銀五百億元,第四、五名分別是國泰世華三百五十億元、聯邦三百億元,這些消金大戶躋身排行榜上的數字令人咋舌,內涵也大有學問,有的銀行擁有的可觀餘額能夠代表實力,有些則像是反作用力,不小心就會自我戕害。原因在於各消金大戶打呆進度、純度,截至八月底止,台新、寶華、中華以及聯邦等銀行的打呆進度緩慢,成效有待加強;而中信大刀闊斧用力打呆,展現在股價上已見溫暖的回報。
台新呆帳 彰銀股東最在意
雙卡放款餘額加起來居所有銀行之冠的台新,本是雙卡衝擊的重災戶,外界對台新打呆成效自然倍加關注,尤其台新正加快與彰銀合併腳步,這種敏感時期,台新清理呆帳的速度及改善資產品質,顯然會成為未來彰銀股東發難的死穴。
今年到八月為止,台新在雙卡累計轉銷呆帳的金額約兩百億元,九月時,台新又賣掉一百五十億元的不良資產給AMC(資產管理公司)。
然而外界關切的是,台新已打呆帳的損失要如何認列?如果一次打掉,勢必會出現一張難看的財務報表,可能因而影響合併談判;其次,台新的現金卡放款餘額是所有銀行之冠,高達六百多億元之多,逾放更高達一二%,排名第二高,這麼高的逾放究竟還隱藏多少損失需要認列?
台新到今年前三季為止的稅前盈利有四十億元以上,對是否一次反映損失,一直持觀望保留態度。外界疑慮在於台新的雙卡背後所須提列的呆帳損失,是否還有一大部分將可能在與彰銀合併之後,由兩家銀行共同承擔,果真如此,對彰銀股東是否公平?
合理來看,台新理應在進行合併談判以前,把壞帳清理乾淨,反映真正的資產品質,才能與彰銀站在公平的基準點上談判換股比例。吳東亮最後所採取的方式,正可讓外界用來檢視其經營態度。
壞帳苦惱陳哲芳、王又曾
至於現金卡逾放比率同樣嚴重的中華商銀,光這部分就有高達兩百餘億元的放款餘額,列居所有銀行第三大,但是提列的呆帳準備以及轉銷的金額則明顯偏低,加上信用卡的循環信用餘額也近達八十三億元,逾放比則接近一四%,壞帳問題恐怕也是深藏不露。同樣的狀況也可見於寶華銀行,現金卡放款餘額超過九十億元,逾放比高達四三%,對耐斯集團陳哲芳家族以及力霸王又曾家族來說,想從雙卡噩夢解脫恐怕仍有莫大考驗。
事實上,股市是最有效率的市場之一,雙卡風暴還沒爆發以前,金融股身價有明顯的區隔,譬如國泰金屬於六十元價位區,中信、富邦則屬於三十元價位區,台新金則三十元到二十元的價位區,但經歷雙卡風暴之後,金融股被市場降級,身價都因而向下修正。
股價會說話,隨著銀行調整銷金業務品質,明快清理呆帳的業者,明顯得到市場的肯定。以中信金為例,旗下的中信銀雙卡放款餘額在所有銀行裡頭排名數一數二,身為消金大戶,中信金打呆不手軟,今年已經累計打掉一八七億元,逾放比雙雙降到三%以下,也因此讓外資股東歸隊,股價從今年最低的二十二元附近反彈回到二十五元以上(十月十七日收盤價),經過還原權值後,股價已領先同業創下近年新高,而國泰金努力清壞帳後,股價也穩定回升,可見股市還是會給予最直接回報。
雙卡風暴的爆發,從正面看,促使台灣金融業體質再度進行徹底翻修,也提高不少銀行業者接受合併的意願,竹商銀嫁入英商渣打銀行之後,又燃起外資銀行對於僑銀、大眾、遠東等小型銀行的合併熱情,再加上萬眾矚目的官股銀行釋股與合併議題,不論上述何者、不論是股市投資或是購併大計,都仍要回歸一個基本問題:呆帳打乾淨沒?避免被失真的資產品質給蒙蔽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