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案件層出不窮,手法更推陳出新,根據警政署2025年2月份的最新統計,全月的詐騙案件受理數就高達逾1萬件,其中,又以假投資詐騙最多,受理數為2,258件,財損金額更高達近36億元。為保護民眾財產安全,已有不少金融業者與政府合作,為民眾築起打詐防線,以阻止詐騙情事蔓延。
在驚人的數字背後,究竟詐騙集團是如何一步步誘人上鉤?金融機構的防詐機制又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對假投資APP深信不疑,富邦人壽如何成功阻詐?
日前,富邦人壽櫃檯來了一位28歲的年輕人,向富邦人壽位於高雄的新興服務櫃檯辦理近20萬元的保單借款。當被問到資金用途時,這名年輕人向櫃檯人員表示要借款,他們公司有一個專案讓員工進行投資,當聽到「投資」二字,櫃檯人員立即提高警覺,關心並提醒民眾慎防詐騙風險。
然而,這名年輕人強調這是正當投資,堅持要辦理保單借款,還向櫃檯人員出示手機APP的獲利截圖,並提到在社群軟體的群組中有很多人都透過此APP,以台幣投資虛擬貨幣,且收益頗豐。看著以假亂真的投資APP畫面,富邦人壽櫃檯人員更加確定客戶已受到詐騙,因此先向客戶說明這是詐騙手法,並協助客戶撥打165防詐專線詢問,但幾經溝通後,客戶仍不願相信自己受到詐騙,最後富邦人壽櫃檯人員只能請警察到場協助勸阻。
在富邦人壽櫃檯人員及主管的耐心說明,再加上警方到場勸阻下,才讓客戶打消保單借款的念頭,但離去前仍不斷向櫃檯人員抱怨「為什麼不讓他投資賺錢」,甚至還強調會再來櫃檯辦理。或許是經過重重的勸阻後,已讓這名客戶從「一夜致富」的美夢中冷靜下來,並且在查詢資訊後了解到很可能是詐騙陷阱,因此未再次前來辦理保單借款,也終於成功阻詐,保住這位年輕人辛苦存下的積蓄。
該名成功阻詐的富邦人壽櫃檯人員提到,客戶向自己表明要投資,且投入後可以馬上獲利,再加上投資標的物又是虛擬貨幣,種種跡象讓他提高警覺,透過與客戶閒聊,發現客戶從未曾實際到公司上班,只是用手機打單,公司即提撥報酬給客戶,且其對公司的專案內容一無所知,只因「高獲利」字眼而輕信,因此判斷客戶很可能遭受詐騙。
他接著強調,雖然成功勸阻,打消客戶「投資」的念頭,但也擔心客戶仍想盡辦法投資,也因此針對疑似遭受詐騙的客戶,都會透過註記的方式,提醒其他同仁在為該名客戶辦理保單借款時,多一道把關手續。
從富邦人壽櫃檯人員與客戶的交涉中,會發現要能成功阻止詐騙發生其實並不容易,特別是每位臨櫃客戶對於富邦人壽的櫃檯人員而言,多是第一次見面,難以透過短短幾句的問候關懷,就能夠取信於客戶,必須透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客戶能理解自己是否正遭受詐騙。
致力提升「防詐意識」成阻詐關鍵!聽到「這些」關鍵字一定要小心
富邦人壽櫃檯人員強調,富邦人壽極其重視員工的防詐意識提升,透過密集的防詐資訊分享,讓第一線的櫃檯人員能與時俱進了解最新詐騙手法樣態。而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也因防詐意識深植心中,因此會觀察客戶的言行,以閒聊的方式關心客戶資金用途,當發現客戶支吾其詞,或是給了不合常理的說明,甚至眼神飄乎不定、神色有異,就會更加關注客戶是否遭受詐騙,進一步通知主管與警察前來協助。
富邦人壽櫃檯人員也強調,假投資詐騙的手法通常萬變不離其宗,大多是透過吸睛的廣告內容,強調「高獲利」、「保證獲利」、「馬上獲利」等字眼,讓民眾心癢難耐,進而加入投資群組,而在群組中有許多詐騙集團的「暗樁」,在對話中透露自己真的有賺到錢,也讓受害者決定下載假的投資APP後入金投資。
一開始,受害人多半會抱著「試試看」的心情,進行小額入金,而在入金投資後,APP又快速顯示虛假的盈利數字,甚至先給予小額報酬,這也讓受害人誤以為真的有賺錢,在詐騙集團成員的推波助瀾下,受害人也開始追加更多的資金投入,甚至以保單借款、解約的方式取得更多的資金投入,直到最後發現無法出金,才知道受騙上當,落得求助無門的窘境,也讓辛苦攢下的血汗錢化為烏有。
富邦人壽也提醒民眾,除了投資群組謊稱高獲利投資時,必須要提高警覺外,像是有接到類似訊息提到虛擬貨幣,或因「股票中籤」,可一次認購多張,以及以名人頭像在社群軟體上招收會員,有很高的機率都是詐騙。
在防詐、阻詐的工作,有賴於金融機構面對客戶第一線人員進行初步把關,才有機會成功攔阻悲劇的發生,富邦人壽櫃檯同仁的成功阻詐案例,展現出防詐意識與第一線人員機警的重要性。而為全面抑制詐欺犯罪危害,富邦人壽也在今年與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簽署防詐合作備忘錄,在進行打擊詐騙及洗錢防制等教育訓練或宣傳活動時,刑事警察局會提供必要的資源及協助,若遇有異常交易或金融詐騙等事件發生,雙方也能在法令允許情況下,相互分享情資,提升打詐防詐量能。
然而,真正的關鍵在於民眾自身的警覺。因此,民眾進行任何投資前,切記必須冷靜思考、查證資訊、諮詢專家等「三步驟」,才能切實地守住每一分辛苦錢,遠離詐騙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