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財團法人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主辦,「彭博(Bloomberg)」及「今周刊」合辦的第28屆傑出基金金鑽獎.於週四(3/27)舉行頒獎典禮公布得獎名單。
作為國內基金業界最具代表性、歷史最悠久且有最高知名度的基金獎項,「金鑽獎」,有「基金界奧斯卡」之稱,每年都受到業界的高度關注,同時也吸引廣大投資者的目光。
本屆符合評選標準的國內基金共有218檔、ETF 基金有204檔,海外基金則有1357檔(包含台灣發行投資海外)。在經過激烈的競爭下,最終「國內基金獎」總計有10家投信業者所發行的7檔基金得獎、7檔基金入圍。
「ETF 基金獎」共有6家投信業者所發行的6檔基金得獎、7檔基金入圍。「海外基金獎」共有16家投信/投顧業者所發行或總代理的22檔得獎。
為了因應全球對永續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的日益重視,於今年度首度設立的「投信/投顧業永續獎」合計共有11家投信業者共襄盛舉,其中「永續創新獎」有9專案參選,2專案得獎、2專案入圍;「永續公益獎」則有8專案參選,2專案得獎、1專案入圍。
28年來基金檔數、規模、受益人翻倍增長 成重要理財工具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周吳添表示,28年來,臺灣基金市場成長茁壯許多,根據2025年2月公會的統計資料,國內基金目前有1055檔, 總資產規模約9.87兆元,總受益人數則為1586萬人;對照28年前、在1998年的數據,當時共同基金的檔數僅193檔,總資產規模約7千億元左右,受益人人數則僅120多萬人。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周吳添。(攝影:陳睿緯)
「也就是說28年來,基金檔數成長5.47倍、總資產規模成長14.1倍、總受益人數成長了13.2倍,基金已經成為大家非常重要的投資工具。」周吳添這樣分析。
在今年,傑出基金金鑽獎也特別新增了「永續創新獎」以及「永續公益獎」。對此,周吳添表示,後年就是第30屆金鑽獎,期盼除了頒獎典禮以外,也能號召投信業者一起參加回饋社會的公益活動。
金鑽獎要角李存修病逝 周吳添典禮上表達感謝
此外,長年在金鑽獎扮演重要角色的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暨研究所(前)特聘教授李存修,於今年3月因病過世,周吳添在週四的典禮上,也特別感謝李存修對金鑽獎與基金評比的貢獻,送上「杏壇春風存遠志、基金金鑽修華章」兩句話。
(攝影:陳睿緯)
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暨研究所教授邱顯比則說:「一個好的運動場,必須有規則。」他回顧台灣基金評比制度的建立,就是自己30年前與李存修合作的起點。
他表示,當時國內基金數量還不到100檔,市場上沒有統一的評比標準,各家投信經常宣稱自己是同類型基金的第一名,但標準不一、無從比較。為此,投信投顧公會委託自己與李存修兩位教授,展開國內基金評比制度建立。
(攝影:陳睿緯)
在過去30年間,台灣資產管理業蓬勃發展,規模成長10幾倍、20幾倍之多,而李存修的專業與公正,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邱顯比表示:「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不只專業強,在音樂等其他方面也很有造詣,更是一個活在當下的人。」
他透露,李存修在過去3年間都在與癌症對抗,同時間盡力維持正常生活,「他也參與本屆基金獎的題目規劃,雖然無法親自參加,但所有的數據都有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