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電子支付後進者,上線短短二年多的全支付,又在今年初進軍韓國跨境支付市場,它要如何一步步串聯台灣人喜愛的旅遊目的地,培養台灣消費者黏著度?
韓國首爾市中心,窗明几淨的醫美診所裡,坐滿等著做療程的客人,其中不乏來自台灣的觀光客。稍微移動腳步,場景來到坐落於另一街區、哈韓族熟悉的「望遠傳統市場」,魚板、刀削麵、水果攤前,也都有來來往往的台灣遊客駐足。
這些店家的共通點,是門口、收銀台前都貼上了大大的ZeroPay或HIVEX圖示,旅客只要拿出手機、對著QR Code掃描,就能完成交易。
這是全聯旗下電子支付品牌「全支付」,自今年一月起所推出的跨境支付服務。
今年1月,全支付攜手韓國電支業者「ZeroPay」和跨境金融科技公司「ICB」,透過全球跨境支付平台「HIVEX」的系統整合,共同推出跨境支付服務。旅客只要利用手機中綁定銀行帳戶的全支付帳號,就能在韓國190萬個據點付款。藉此消費,不僅能比信用卡少1.5%海外交易手續費,3月底前還能享有最高30%的點數回饋,有觀光客單筆消費就高達5萬元新台幣。
其實,這並非台灣電支業者首度跨足海外市場。早在2023年底到2024年上半年,台灣三大電子支付業者街口支付、全支付、玉山Wallet,就已陸續攜手日本最大電支平台Paypay推出跨境支付服務,搶攻國人赴日旅遊商機。
▲全支付總經理游金榮(左2起)、全聯總經理蔡篤昌、ICB理事文喜敬、韓國便捷支付振興院組長Lee Kisoo在合作記者會上,宣示要共同擴大跨境支付布局。(攝影/陳葦庭)
成立兩年半
海外布局企圖後發先至
在國內的電支業者中,2022年9月才正式上線的全支付算是後進者,不過在全聯集團的支持下,僅花了短短2年多的時間,就快速累積了近540萬會員,穩居國內前三大電支業者之列,如今更將服務版圖拓及韓國,在海外布局上,展現強大的「後發先至」企圖心。
「董事長不管投入什麼行業,都希望能當第一。」3月12日,全聯總經理蔡篤昌在韓國首爾出席ZeroPay、ICB合作記者會時,引用全聯董事長林敏雄的這句名言,充分表達全支付的擴張企圖,直言開通韓國跨境支付這一役,代表著全支付服務版圖超車同業的里程碑。
不過,這回勇闖韓國,全支付的目標絕非僅是「增加一個海外市場」,細究背後考量,更有一整套頗具顛覆性的擴張戰略。
這家電子支付後進業者的第一個盤算,竟是企圖「從海外市場攻回台灣市場」。
「我們的跨境消費金額比第二名還高出一倍。」蔡篤昌自豪地分享著團隊投入跨境支付一年多來在日本市場的成績,強調無論從每月交易額、交易筆數來看,全支付都是在日本跨境支付中表現最好的台灣業者。
而全支付總經理游金榮也透露,自2024年2月底開通日本服務以來,過去一年,約有四成的新用客戶,第一次使用全支付的地點就是在海外。這些數字透露了簡單卻又讓人意外的玄機,海外市場,竟是讓陌生客戶首度接觸全支付的重要管道。
續看數字,這四成「因為在日本使用而認識全支付」的客戶中,至少又有8成,會在回到台灣後持續使用。也就是說,日本不僅讓一群新客戶認識全支付,也讓這群使用者「一試成主顧」。
日本經驗發現
境外支付有助會員年輕化
另一個更讓全支付高度關注的數字,是年齡層。由於全聯實體店的主要客群多以家庭日常消費採買為目的,年齡相對稍長,全支付近半數會員的年齡層也在31到60歲,如何吸引更年輕的消費大軍,一直是全支付的重要功課。
而公司發現,過去較少在全聯消費的21到30歲客群,在全支付的境外支付開通後,該年齡層會員人數也有著明顯成長,2024年用戶年增7.4%,印證全聯積極透過海外場景,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的策略奏效。
「台灣電支消費占不到民間消費總額的0.1%,我們必須努力提升普及度和使用率。」游金榮說,種種基於「日本經驗」,讓全支付有信心,藉由國人旅遊熱點的國度布局跨境支付,應是回攻國內、甚至讓會員年齡結構向下扎根的有效策略。
但有別於國人去年赴日逾600萬人次,且日本接受Paypay支付店家數逾4百萬家;2024年,台灣人造訪韓國僅142.9萬人次,電子支付據點也只有190萬個商家。
在觀光客人次和可使用店家數都不到日本市場一半的情況下,全聯要在韓國複製日本經驗,顯然也需要擬定不同的策略。這套戰術,也帶著某種顛覆性,企圖是「透過創造需求,誘發供給增加」。
游金榮坦言,全支付在韓國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店家」對於行動支付的接受度和普及度。原來, 韓國的電子支付市場和台灣相似,雖然相關的金流、資訊串接等基礎設施已然完備,但因為信用卡普及度高,因此長期以來都不是消費者的首選。
而要讓韓國店家更樂意接受行動支付,就要讓店家看得到甜頭。在這部分,會員的「含金量」給了全支付充分底氣。回到日本經驗,據公司內部統計,全支付在日本跨境交易的平均客單價為950元新台幣,這個數字,是台灣電支業者之冠。
這般高含金量消費力,成了全支付對韓國店家「火力展示」的最強利器,不過要讓這份火力充分展現,則須慎選「優先戰場」。也因此,全支付登陸韓國的首部曲,是先鎖定了台灣觀光客經常造訪的場域,像是超商、醫美、傳統市場、韓服體驗,還有最受年輕人歡迎的K-POP(韓國流行音樂)周邊商品專賣店等進行推廣。
跟著觀光客走
正在洽談延伸至東南亞
藉由這樣的戰場選擇,一來,可以確保「台灣客愛花錢的地方都能用全支付」,讓使用者體驗順暢。再者,也能讓相關店家在最短時間內,感受到全支付會員的消費火力。
游金榮進一步解釋,由於全聯會員多半也是家庭消費的主要支配者,若是能複製日本經驗,帶動店家的獲客數、客單價,就可改變店家收款習慣。「對店家來說,收現金當然比行動支付好,但當他們發現環境在改變,自然會願意投資。」
除了上述場域之外,與全支付合作的韓國ICB理事文喜敬也透露,今年計畫將以大型免稅店等交易金額較高的商家為拓展重點。
事實上,不止日本、韓國,全聯與全支付這套「從國外反攻台灣」的戰略,更已有擴大至其他市場的計畫,目標是串聯台灣觀光客經常造訪的旅遊目的地,在亞洲打造綿密的消費生態系,搶下市占率。
「有台灣觀光客的地方,全支付都想做!」游金榮透露,目前正在積極跟不同國家的業者、政府洽談中,不久的將來,有機會將全支付版圖延伸至東南亞。
靠著全聯的底氣和團隊的即戰力,全支付這支電支新軍在短短3年,確實衝出大量會員數,更在日韓打下一片江山。
只是,不具名電支同業指出,全支付創立後,為減輕超過9億元的累積虧損,去年8月即減資3億元,實收資本額從原本的15億元降至12億元,未來能否持續以充足的軍火庫支應全支付團隊在海外開疆闢土,仍待檢視。
此外,國內最大第三方支付業者LINE Pay今年初正式遞件,打算申請升格為電子支付機構,同時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與韓國新羅免稅店、樂天超市等大型通路合作,勢必會為競爭激烈的電子支付市場,掀起一波新的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