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界轉戰政界,擔任金管會主委的彭金隆,上任後積極推動台灣要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他指出,台灣無法模仿新加坡、香港,要走出自己的新模式。
他認為,台灣有豐沛的民間財富和投資機會,應該讓「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成為全民運動,因此積極仿效日本的NISA,N 是Nippon,ISA是個人儲蓄或是個人投資帳戶,推動TISA。
「當每個人有自己的投資帳戶後,就會關心自己的資產,政府會給予一些鼓勵,比如日本,帳戶在一定額度之內的投資免稅或是股利免稅,這個制度在英國、泰國、加拿大都有類似成功經驗。」
彭金隆在接受謝金河主持的《數字台灣》節目中指出,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是全面的,「不是只有高資產客戶而已,是全民都應該要參與,這是帶動金融業跟全民的投資意識,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
他表示,在建構的過程中,多方協助,包括:業界和金管共同推動,讓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先成立自己的投資管理帳戶,「未來如果可以的話,透過集保幫個位做規劃。」
0050突破200元 放20年5倍報酬
他指出,政府可以鼓勵個人投資某些特定較長遠的標的,並提供免手續費、免交易成本等。同時,組合財政部的各種稅負,「財政部是鼓勵長期股票投資,股利所得有一個扣稅額度,每年的股利可抵減稅額上限為8 萬元,我們就可以放在這裡面」。
再來,可以透過買REITs(不動產證券化)可以分離課稅10%,建構個人長期投資,活化資本市場,增加民眾的投資意識,「這是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一部分,我們會積極建構,需要各個部會來協助。」
謝金河補充,今年ETF熱賣,在申購00940時,有一位和尚也去開戶,「和尚也想買,代表台灣的全民理財其實非常興旺。」他更提出要長期持股,以0050例,20年前發行價約37元,今年突破200元,「20年前買的ETF放20年成長5倍,是不得了的報酬。」
長期優質投資 讓資產增值
彭金隆強調,未來台灣少子化,要開始要想怎樣活化資本,讓錢進到該去的地方,透過資產管理工具,可以幫忙做很有效的配置。「從個人角度,當然希望投報率增加,從學術或實務上的觀察都可以看得到,長期的、優質的投資,確實是資產增值很重要的方法。」
ETF在台灣熱賣,受益人數和滲透率是亞洲第一,這些都成為台灣未來發展資產管理中心很重要的基礎,「重點是說台灣的財富這麼多,我們怎麼樣來壯大自己的資產管理業?」
對於日本最近提出的「壯大股市計畫」,台灣也有類似想法,「當股市規模擴大,代表更多的資金投入台灣企業,也就是投資全世界;我們現在正在跟日本談ETF能夠雙掛牌,日本人可以買到台灣的ETF,代表他們也能投資台灣,因為台灣的ETF的詢問度非常高,這個應該很快就有成績。」
台灣存款多 10兆台幣返台
謝金河表示,2019年以前台灣的銀行業存款金額增加1.9兆,最重要的轉折點是在2020年淨增加4.2兆、2021年到3.5兆,2022年3.6兆、2023年是3.1兆,今年前8個月是2.26兆,「大家可以想見,資金從境外返台超過10兆台幣以上,讓台灣銀行業存款水漲船高。」
他指出,台灣過去曾經提出要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現在台灣的情勢跟20年前完全不同,第一個股票市值80兆,台灣股市的總市值跟德國現在旗鼓相當;第二,台灣的出口全世界排名第16,這幾年金控公司,富邦金市值1兆3000多億,國泰金控1兆,中信金控7000多億,「金控的市值增加後,台灣的金融業慢慢具備走向海外的實力。」
謝金河以《今周刊》1448期封面故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台灣行不行」的表格分析,台灣有200兆藏富於民,台灣金融中心「天時」已到,「現在台灣真的是有錢,本國銀行超過60兆存款,再加上財管業務,總金額達70兆;保險業的總資產將近36兆;證券跟投信手握金融資產130兆,現在投信跟金融業都變大咖。」
「我認為是很大的改變,過去外資賣一下台股,台股立刻就蹲下去,現在你發現,外資一賣台股,很穩啊!因為ETF買盤就把它頂起來,投信力量相對大增。像這一次元大過去以證券為主,對照跟富邦、國泰大型金控公司,其實是小巫見大巫,但是這幾年元大以證券為主的金控,市值也到4000億了,可見真的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