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48)
兩年有感、四年有變、六年有成,這是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對「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大計的進度規畫。面對過去二十年堪稱「屢屢夢碎」的台灣資管中心夢,彭金隆認為,在進度規畫上不可能短期有成,「喊太短,也像是在騙人。」但另方面,若能釐清定位,設定務實的改革方向,就有機會讓外界看見具體改變。
隨著陸續釋出政策規畫,金管會這一回的圓夢大計也漸次清晰。在定位上,彭金隆多次強調「不會複製星港模式」、「不會取代其他金融中心」。對比星港,他坦言台灣確實沒有外匯完全自由流通、語言及稅制上的優勢;但相對的,台灣有多元扎實的產業,而善用台灣產業對國內外資金的吸引力,建構「具有台灣特色」的資產管理中心,「應該就是我們可以走的方向。」他說。
「從時間設定到目標定位,這一次都跟過往的計畫明顯不同,變得很務實!」一位金融業者表示,「既然規畫夠務實,接下來的每一步,也都比較容易聚焦。」他的這句話,是基於最近的切身經驗,這個經驗,也和彭金隆力拚「兩年有感」的祕密武器有關。
金管會內部同仁描述,建制法規調適平台,幾乎可說是彭金隆上任後的第一件工作。(圖/取自金管會網站)
蒐集業界第一線意見
兩小時提15案 提案會議討論熱烈
「兩年有感,需要大規模的法規鬆綁……,我們要讓市場在兩年內感覺到制度、法規有非常明確的改變。」彭金隆的設定很清楚,整套大計的「完工」,雖然需要跨部門的整合、協調,但「金管會自己能動的,就要先做」。
什麼是自己能動的?金管會主管的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