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未來挑戰〉新光金重啟合併案 就為解決新壽「ICS大麻煩」 新買家是吞大補丸或踩錢坑?

未來挑戰〉新光金重啟合併案  就為解決新壽「ICS大麻煩」   新買家是吞大補丸或踩錢坑?
對於保險業接軌ICS等監理新制,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有著更加在地化的思考與彈性, 業界認為,這或許也讓新光金買家少了幾分憂慮。

楊紹華

保險

攝影/陳睿緯

1445期

2024-08-28 13:25

(今周刊1445)

新光人壽是台灣第三大壽險公司,對新光金買家來說,這是壽險版圖的大補丸;
但,為了接軌保險業資本監理新制,這顆補藥也有不容輕忽的副作用。

五分鐘的時間,不足以讓好消息成為市場焦點。八月二十一日晚間七點,新光金控發布隔日暫停股票交易的重大訊息,瞬間引爆新光金與台新金的合併想像;但其實在這則公告發出的五分鐘前,新光金控最重要子公司新光人壽(以下稱新壽)也貼出上半年財報相關訊息。然而,這份財報的亮點,終究迅速淹沒在金融圈對於「新新併」的火熱討論中。

 

財報亮點是什麼?這家去年至今接到金管會十幾份公文要求增資的保險公司,好不容易,資本適足率(RBC)終於達標了!據公司資料,新壽資本適足率從去年六月的一八四%、去年底的一七六%,躍升到今年上半年的二○一%,雖然僅比法令規定的二○○%及格標準多出一個百分點,但,去年以來壓在新光金大股東肩頭的沉重增資壓力,總算稍有舒緩。

 

新光金求售理由

為了解決「接軌ICS的大麻煩」

 

當然,壓力緩解只是一時,對於新光金大股東,或者說,對於正以「雙龍搶珠」之姿爭奪新光金的台新金、中信金而言,無論最終誰是新光金的新主人,應付二○二六年保險業接軌「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Insurance Capital Standard,簡稱ICS)下的新壽資本缺口,仍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

 

二二年五月,新光金董事會通過提案:「就本公司與台新金等金控公司合併之可行性成立專案小組進行評估」,但這個案子此後幾無進展。隨著去年新光金經營權變動,此案在今年四月再被提出且順利通過,只是案名變得很長:「續行研究合併可行性,解決新壽RBC問題,俾利其二○二六年順利接軌ICS……。」

 

長長的案名,直白揭示新光金求售的重要原因,就是為了解決「接軌ICS」的大麻煩。「因應二○二五年底RBC達標之巨額資本缺口……,實為一極艱鉅之任務,且若於二○二五年底無法順利接軌ICS,屆時新光人壽將遭遇經營上之困境。」在新光金董事會通過該案的說明中這麼寫道。

 

賣家的求售理由,就是買家的未來挑戰。這個挑戰有多大?

 

新壽資本適足率終於及格! ——新壽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變化

 

 

新壽面臨增資難題

高利保單包袱沉重  資本缺口估千億

 

六月十四日,新光金在股東會中通過公司章程修正,將額定資本額從原本的一八五○億元一舉調升近八成,達到三三○○億元,外界解讀,這個超過千億元的調幅,正就暗示新壽為了應付ICS的增資需求。

 

更早之前的三月十五日,一份來自外部財務顧問公司的報告,被送進新光金臨時董事會,據了解,報告中對於新壽接軌ICS所需要的增資金額評估,也是高達千億元。

 

這樣的金額估計絕不誇張。簡單說,依據ICS的遊戲規則,壽險公司未來要付給保戶的負債,必須以「現在的市場利率」折現計算,市場利率愈低,折算回來的負債金額愈大,資本的需求就愈高,這也是去年以來壽險業者大量增資或發行次順位債,甚至幾乎全面停止配發現金股息的原因。而包括新壽在內的老牌壽險公司,由於早年賣出了為數可觀的台幣高利率終身保單,於是成了接軌ICS的重災區。

 

台新金與中信金當然知道,以新壽為主體的新光金即使資產豐厚,但終究包含一個名為「資本不足」的有毒成分,那麼,兩強為何仍願高調競逐?

 

新壽帳上有超過九百億元的『死利差互抵責任準備金』,為什麼新壽不能用……?新壽現在已經住在加護病房,有特效藥卻不能用!」今年一月底,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首度以新光金股東身分喊話,為新壽接軌ICS的超級難題開出藥方。

 

難題是資本不足,而吳東亮的藥方,則是期待能把原本列在負債項目裡的「死利差互抵準備金」,搖身一變改列為「資本」。如果這筆準備金真的如他所說多達九百億元,一旦改列資本,新壽的籌資壓力當然驟減。「新光金合併案為什麼忽然風生水起,除了新壽資本改善計畫過關,有可能就是買方認為吳東亮的這招愈來愈有機會成真。」一位業界人士表示。

 

為解決新壽資本不足問題,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曾以新光金股東身分 向金管會喊話,巧合的是,他開的藥方近來也成為業界討論重點。

為解決新壽資本不足問題,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曾以新光金股東身分向金管會喊話,巧合的是,他開的藥方近來也成為業界討論重點。(攝影/陳睿緯)

 

 

重提解套絕招

籲「死利差互抵準備金」改列資本

 

所謂「死利差互抵準備金」,有其複雜的歷史脈絡。

 

早年,強制分紅保單的分紅來源是「死差」、「利差」分別計算,各自皆須分紅。但從○二年後國內利率長期走低,強制分紅保單出現大量「利差損」,為減緩業者負擔,財政部同意壽險業在計算分紅時,可將「死差收益」扣除「利差損失」,但因此所造成的分紅減少金額,必須提列為「死利差互抵準備金」,列入財報裡的「其他負債」,且即使相關保險契約終止,這筆準備金也不能回沖。

 

事實上,早在去年,新壽就曾向保險局提出「死利差互抵準備金」改列資本的建議,但未獲接受;今年七月,甫上任的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也曾表態,認為這筆準備金改列資本「還沒有一致共識」。但巧合的是,近期業界陸續傳出多種法律見解,結論卻是一致認為,這筆準備金「可計入自有資本」。

 

四月,法律專業期刊《當代法律》刊出一文,標題是「保險業死利差互抵準備金法律爭議探討」,這篇由萬國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黃帥升、助理合夥律師黃正欣執筆的文章,就以過往南山人壽併朝陽人壽、全球人壽併國華人壽、國泰人壽併國寶及幸福人壽為例,當時,被併的一方都是亟待搶救的問題保險公司,而金管會對買方開出的誘因,即包括「可將死利差互抵準備金轉為資本使用」。

 

該文的結論是:「同樣是準備金,何以在問題保險公司即為資本,在其他保險公司則屬負債……?恐須更堅強之理由支持。」

 

這樣的法律見解,讓業界重新關注這個被金管會多次打臉的建議。舉例來說,在台新金與新光金共同宣布合併大計不久,凱基證券就在對台新金個股分析中提及,台新金未來須負擔新壽接軌ICS的資金缺口,恐對獲利造成不穩定性,須視金管會是否給予壽險業死利差互抵準備金寬容措施。

 

要說這招屢被金管會打臉,更早的前例,是一九年有六大壽險公司集體向金管會喊話,當時,業者是為了解決龐大匯損所造成的壽險業淨值崩壞危機。而說到外幣資產的波動,又是新光金買家必須承擔的另一個麻煩。

 

在國內長期低利率、且缺乏投資機會的環境下,為了應付高利率台幣保單的未來給付,壽險業者長年以來,必須積極尋找報酬率較高的海外投資機會。影響所及,一來,在ICS的遊戲規則中,沒有充分避險的外幣資產被列為「不適格資產」,無法成為資本加分項目;二來,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也成為壽險業淨值的不定時炸彈,而這個炸彈的威力,甚至曾對壽險業大股東造成危機。

 

二二年美債崩跌,南山人壽淨值驟減,連帶造成大股東潤泰集團旗下的潤泰新、潤泰全淨值急跌,引發下市危機,直到兩家公司分別進行資產重估等作法,才免於一場無妄之災。此外,二二年九月南山人壽淨值比一度淪為負數,遠低於法規要求的三%及格水準,也造成大股東增資壓力,最後金管會容許壽險業可重新調整資產分類,才勉強化解危機。

 

彭金隆「教授」: 不該用淨值比作為壽險業資本監理指標

 

 

彭金隆學者時期的建言

表達壽險業經營實況  淨值比應調整

 

以去年底情況來看,國內壽險業的國外投資比率高達七成,新壽也在此一水準,皆遠高於日、韓龍頭壽險公司的二○%與八%左右;「連家大業大的潤泰集團,都曾因為南山人壽爆出危機,新光金的買家應該也有營運風險升高的心理準備。」業界人士分析,買家的心理準備,或許是期待「彭金隆實現學者時期的建言」。

 

在彭金隆就任金管會主委前的今年四月,政大Cardif銀行保險研究發展中心完成了「壽險業經營挑戰分析」報告,研究計畫的主持人就是彭金隆。報告中,對法規以「淨值比」作為壽險業資本適足標準之一頗有質疑,「劇烈波動的損益與淨值,是否能忠實表達壽險超長期經營週期的真實狀況……?」事實上,五月彭金隆就任後也對外表示,在二六年壽險業接軌ICS後,將考慮調整「淨值比不得低於三%」的指標。

 

不過,對於新光金的買家來說,無論是期待「死利差互抵準備金改列資本」,或者寄希望於「彭主委兌現彭教授建言」,都仍是八字未滿一撇的解方。「因應接軌ICS等國際制度,營運策略方向、資產配置、法令遵循、風險控管……,各項作業皆具挑戰。」在新光金去年度的年報中,如此說明接軌新制的大挑戰,而這些挑戰,也都會成為買家的超級任務。

延伸閱讀
新光人壽60周年》吳東進、吳東亮親自出席!新壽董座魏寶生:盼下個10年迎第3千萬張保單
新光人壽60周年》吳東進、吳東亮親自出席!新壽董座魏寶生:盼下個10年迎第3千萬張保單

2023-12-05

壽險業股息恐縮水、儲蓄險消失?保險大魔王ICS將上路「需增資金額外界會嚇一大跳」
壽險業股息恐縮水、儲蓄險消失?保險大魔王ICS將上路「需增資金額外界會嚇一大跳」

2023-10-04

「魔王」新制ICS將上路,牽動35兆資金運用 壽險大挑戰
「魔王」新制ICS將上路,牽動35兆資金運用 壽險大挑戰

2023-10-04

無法預測償付能力、恐致投資變短視 該評估保險業淨值法何時退場了
無法預測償付能力、恐致投資變短視 該評估保險業淨值法何時退場了

2023-10-04

保險業最壞情況正發生…國泰金、新光金、開發金被拖累,小摩3原因大砍目標價,這檔最慘直接砍半
保險業最壞情況正發生…國泰金、新光金、開發金被拖累,小摩3原因大砍目標價,這檔最慘直接砍半

2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