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租控股近日因為「銀角零卡」、「車輛融資」兩大主力商品遭批低利借貸、高利放貸吸血、拿台灣錢去借中國,不但引發多位立法委員關切,也興起是否應該立融資租賃專法的討論;對於上述質疑,中租於週四(4/25)一次說明清楚。
對於立委質疑中租、裕融與和潤等三大融資公司,在用低利率向台灣地區銀行取得資金後,轉身就用高利率放貸給企業或自然人,有立委甚至指出,中租放貸收取高達16%的利率;對此,中租控股策略長廖英智指出:「在內部調查過後確認,沒有高達16%的放貸利率。」
爭議一、放貸收取16%高利率?
對於多位立委的質疑,廖英智於週四分享:「以中租的銀角零卡服務來說,利率落在0%到9%,其中有7成多都是零利率,整體平均利率大約為5%。」在車輛融資的部分,利率則落在3%到12%的區間,他強調:「絕對沒有16%的情況。」
不過,廖英智也說明,實務上確實有看到部分案例是因為經銷商或車商,有額外向購車者或申請額度者再收取手續費等費用,中租對此類在管理上出問題的經銷商,一旦發現此情況就會終止合作關係、將它排除。
廖英智進一步說明,根據中租自我檢視,平均收取利率在個位數,「若有客戶的利率達2位數,一定是客戶信用較差的因素。就我們來講,信用的標準可以自己決定,中租也可以不要做信用等級較差的客戶,如此一來,自然就不會需要收取較高的信用成本、作業成本、風險成本。每一個客戶我們收取的利率不會是齊頭式的平等。」
對於銀角零卡有高達7成多案件為零利率,廖英智分析,很可能是商家為了刺激消費而主動願意讓利給消費者。他以合作商家特力屋為例指出,特力屋一個專案可能就要10萬元,對消費者來說會覺得:「要存到10萬元來付費好難。」因此10個消費者去詢問,大概只有1個會下單。
「可是,在我們跟特力屋合作之後,客戶成交的比例從10%提高到30%至40%。因為消費者覺得如果用中租的服務,每個月分期只要付幾千塊是付得起的,就等於是強迫儲蓄,所以使用率就提高。」就因為有刺激消費的效果,因此特約商家願意為消費者負擔利息、讓消費者享受零利率分期,廖英智這樣解釋。
爭議二、拿台灣錢去借中國?
對此項質疑,廖英智聲明,中租在經營上的原則是希望每個地區都能使用當地的資金來源,「這樣做有幾個好處。第一是可避免匯率風險,因為不同的貨幣匯率風險是我們沒有辦法管理的;第二是這樣才能在當地管理風險,因為資金來源是個風險,如果從境外的資金去支持中國業務,其實很多人還不瞭解中國的經濟、產業狀況,不太可能提供資金。」
他進一步解釋,就現實面來講,如果沒有在中國當地取得資金,便沒有辦法經營中國市場,「要在境外取得資金進入中國市場經營,難度是非常高的,我們在經營的前2年就發現這個情形,所以從2007年開始就積極在中國當地取得銀行額度,之後更在當地發行票券,就是要以當地的資金作為營運資金。」
根據中租內部的統計數據,目前中租從境外取得資金進到中國的比例,大概只佔整體比例不到10%,90%以上的資金都是中國境內資金,中租在中國有約30家當地銀行提供資金支持當地營運。
爭議三、應立專法管理?
對於融資租賃業者是否應該設專法管理?廖英智的建議為,放貸給中小企業或微型企業的服務需要更多彈性,不建議設專法;但在消費端的部分若要設專法,中租願意配合。
廖英智以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案例為例指出,過往郭台銘在沒錢、沒地、沒廠房的時候,就是靠時任中租董事長駱錦明提供的資金,一步步打造出鴻海帝國,「給中小企業或微型企業提供各樣的租賃或融資服務等,這是我們在臺灣經營了40幾年的業務,其實沒有什麼爭議。」
他認為,中租提供的資金是一種補充性的資金,在銀行沒辦法對企業提供資金時,成為補充性的資金,這對中小企業、微型企業與臺灣經濟發展都是有利的。
「在這方面,以過去幾十年的經營經驗來看,沒有什麼爭議,應該是不需要有特別的專法來規範企業金融的部分。」廖英智這樣說明。
而在消費金融的部分,廖英智說明,業者其實已經有一套自律公約,但若政府的態度是希望設立專法,「我們的態度是願意配合及參與,也可以把實務上的管理機制跟主管機關報告,若有立專法,一定百分之百遵守。」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