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是交易的最後一哩路,台灣現在有30家電子支付機構,再加上其他面對消費者的第三方支付業者,誰才能勝出擄獲消費者的心?
以前待金融業時,我們都在分析哪些公司做行動支付比較成功,但回過頭來看,全球從金融業成功跨足行動支付領域而能稱雄的公司寥寥可數。
在解答誰有機會勝出之前,我想大家得先知道,為何明知山有虎,台灣不少銀行仍前仆後繼想跨進來?
因為,支付就是銀行接觸消費者的手段。原理與超商強調的location(地點)相似,超商開在有人潮的地方,是為了提高接觸消費者的頻次,一般人一天可能會走進超商好幾次,但走進銀行貸款、理財,一年可能不到幾次。
所以,當最貼近消費者生活的產業跨足支付服務,往往因剛性需求驅動,較容易在一開始吸引消費者使用。
交通,是許多銀行跨足支付的第一站。悠遊聯名卡的結合在當時也引起注目,你只要回頭想想,一天出門在外搭了多少次公車、捷運,或是開車加油,這些都是日常固定頻率會消費的場域。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日本西瓜卡、香港八達通也都是成功切入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