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02)
央行要能無畏環境變化地長期穩定賺大錢,部分關鍵,在於有龐大的外匯存底當作投資本金,以及夠低的本國貨幣匯率來降低匯損可能。換言之,外匯存底的總量,以及被學者用以判斷央行干預匯率程度的「外匯存底變動量」,是判斷央行是否為了賺錢而扭曲貨幣政策的重要依據。
中國央行每月更新 比台灣還透明
偏偏,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中央銀行固然是在台灣,但對國內財經學者、或者想要了解央行外匯資產的國人來說,全世界最難掌握完整資訊的中央銀行,或許也是台灣央行。
「簡單說,就連神祕的中國,要掌握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的外匯資產變動,只要進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載一份每月更新的EXCEL檔案即可。」但在台灣,央行每月公布的外匯存底,「並不是完整的央行外匯資產資料,更不能從中看出央行實際的干預匯率程度。」一位不具名的學者坦言。
台灣央行的資料為何相對難查?背後又藏著什麼潛在的可能用意?一切,可從二○二○年三月十二日央行在立法院財委會的業務報告內容看起。當時,央行在報告中提及,除了外匯存底,央行的外匯資產還包括「台幣換匯交易部位」九九一億美元、「存放國內銀行」三二八億美元,以及「本國銀行外幣拆款」六十一億美元。
這是史上第一次,中央銀行揭露了相對完整的外匯資產。這個「史上第一次」之所以選在當時,被認為是回應兩個月前、也就是二○年一月美國財政部的匯率操縱國報告,報告內容引用了時任美國貿易代表署顧問Brad Setser的研究,質疑台灣透過換匯交易,隱藏真實的外匯存底金額,也藉此隱藏了人為阻升新台幣匯率的手筆。
此後,自二○年三月底開始,央行就在官網按月公布每月底的「央行兌美元換匯交易餘額」。那麼,當時在立法院中報告的另一筆高額資產,「存放國內銀行」部分,央行也有乖乖地揭露嗎?
有,但資訊揭露的品質實在讓國內學者不敢恭維。其實,央行曾在二一年六月間,對國內多位學者合著的《致富的特權》一書提出澄清稿,針對書中認為央行透過上述管道隱藏約一千四百億美元外匯資產,央行解釋:「外匯存底係統計本行對『非居住民 』之外幣債權金額,該書所提一千四百億美元,主要係屬本行對『居住民』之外幣債權,」因此央行並未計入外匯存底統計,「本行並無隱藏的巨額外匯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