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板」(TIB)是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上任以來最想要兌現的「政見」,隨著疫情趨緩,9月甫率團到美國參訪投資機構回台的他,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指出,將持續透過創新版孕育臺灣新經濟產業,與台灣證交所(TWSE)一起打造成為國際品牌,攜手打「國際盃」。
「6個工作天拜訪18家機構,平均1天3家,行程好硬,但好充實,我傍晚飛機剛到台灣,晚上就到證交所處理公事,把這次訪美行程做個總結,無縫接軌。」林修銘難掩興奮地說,外資對台股持股比率已逾40%,此行他拜會紐約證交所、那斯達克交易所及美國證券集中保管結算公司,並與多家重量級機構投資者進行交流,希望向美國機構投資者介紹台股優勢,加強投資者對台灣資本市場的信心,以吸引更多外資來台投資。
「外資很想要在台股中找到下一個護國神山,這就是我要推創新板的最主要原因,」林修銘說,外資長久以來在台股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台灣的新經濟公司就是最好標的,現在有政策推動,接著就是要把資本市場做好,未來創新板跟主板之間的關係,就像大齒輪與小齒輪,一環扣一環,有小齒輪的底氣,大齒輪才能轉得順暢。
化解新創出走危機 打造亞太區科技創新最佳籌資平台
根據統計,自2021年第三季至今,台灣創新板(TIB)已累計申請送件14家,包括2021年2家、2022年8家、2023年4家,已有6家掛牌上市,其中4家通過審查,預估全年創新板申請送件家數有望突破15家。
日前台灣新創公司出現遠赴海外市場掛牌的情況,林修銘為了化解新創出走危機,遂結合國發會NEXT BIG及Startup Island Taiwan「國家新創品牌」力量,建構「接地氣」及具國際競爭力的資本市場環境,引進國內外資金投資新經濟公司,增加新創公司於國內外市場能見度及提升企業估值及市場流動性,透過主板與創新板兩個市場資源連結和產業群聚效果,不排擠資金動能,達到雙贏。
「台灣創新板以資本市場資源,支持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發掘具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或創新經營模式的新創企業,推進產業發展,目標是打造為『亞太區科技創新』最佳籌資平台。」林修銘說。
從發行面造勢來看,爭取及吸引具影響力及話題性的好公司來創新板上市,可形成產業群聚效果;從交易面造市來看,將帶動更活絡的交易量能,因為有量才有價;從資金面支持來看,引導市場資金重分配,加強國際資金投資台灣的新經濟股,能創造整體市場的良性循環。
至於下一步,林修銘目標是將TIB打造成為「亞太地區科技創新」最佳籌資平台。
創新版未來2項計畫持續推動 讓新經濟產業成為下個成長動能
根據統計,目前全球前10大市值公司,就有5家為新經濟公司,分別為:Apple、Microsoft、Google、Amazon、Meta,林修銘認為,這波軟體新創盛世,臺灣足足等了20年,相較歐美及鄰近日本的新經濟企業掛牌家數約10%左右(美國市值占比約20%及日本市值占比約3.33%),臺灣在新經濟家數和估值占比都仍偏低(家數占比約2.5%、市值占比約0.5%),這正是臺灣資本市場看見的機會及證交所持續要努力的目標,讓新經濟產業成為臺灣經濟發展的下一個成長動能。
目前已掛牌上市的6家TIB公司總市值合計約570至600億元,占8月底全體上市公司總市值 52.35兆元比重僅0.1%,林修銘預估2023年底TIB公司總市值可達2,000億元(占上市總市值比重約0.38%),其中鴻華先進資本額約180億元,議定承銷價50元,市值約900億元。
寬量國際(QIC)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表示,在持續追蹤全球超過170家具代表性的新經濟公司投資價值數年後發現,若以市值20億美元以下的小型股來看,台灣新經濟公司的表現在和全球相比可說是名列前茅。
具體來看,台灣小型股新經濟公司目前2023年P/S值的中位數大概是5.2倍,遠高於全球新經濟小型股中位數的4倍,若以國家來看,中國和歐美目前大概是3倍,日本比台灣低一點,大概是5倍。從估值數據來看,投資台股的投資人其實相當支持新經濟公司,能看出價值。
展望創新板未來,林修銘將朝下列兩項計畫持續推動,首先,加強與國發會、數發部、文化部、國科會等政府單位合作,透過資源鏈結,以一條龍的政策推動,棒棒接力,支持新創發展。
目前證交所也持續吸引國外企業回台上市,以及引進國際資金投資 TIB,包括:雲端廚房、跨境數據、電動車技術平台、海運等國外企業,預計明年申請創新板掛牌;並爭積極取國際天使投資人的資金投入創新板,藉此提高市場資金動能,增進新創估值。
▲資料來源:台灣證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