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日爆發中植系旗下中融信託投資房地產失利、產品停止兌付,讓市場擔憂將爆發「中國版雷曼風暴」。
金管會周二(8/15)提供相關曝險數據時強調:「金融業風險管控成熟」。
根據金管會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2季底國銀對中國「曝險金額」、「曝險占淨值比重」雙雙創下統計以來最低,但截至今年6月底仍有凱基銀行、中國信託銀行兩家銀行對中國放款比重超過淨值的50%。對此,有財經專家分析若中國出事,這兩家銀行一定不好過。
兩銀行股東是否該因此感到擔憂,中信金回應:「依『兩岸金融業務往來及投資許可管理辦法』第12條之1規定,台灣地區銀行對大陸地區的授信、投資及資金拆存暴險,不得超過銀行淨值的一倍。近年因大陸地區景氣下行,本行慎審推動業務,限額使用率自2021年最高之72%降至2023年6月之53%。其中陸資企業授信僅佔淨值之22%,且皆為大陸質優企業,其餘為同業拆存、政府公債投資和台外資企業授信。本行針對陸資企業之地產開發商皆不予承作,近期負面新聞中提到之碧桂園或其他不動產業者,本行亦皆無任何暴險,另本行大陸授信結構穩健,產業分布未集中於特定行業,整體對大陸授信曝險部位NPL為0.21%,資產品質可控。」
中信金同時指出:「總體而言,銀行為長久經營之業務,大陸地區為本行之重要市場,本行設有四個分行據點,雖經濟成長不如以往,惟國際信評對中國主權評等仍維持在A+,本行將維持一致性原則,針對陸資企業擇優承作,審慎推展業務。」
至於,在凱基銀的部分,凱基銀行回應:「推動大陸地區業務上,因應政經情勢及產業之風險變化動態檢視,並採取機動措施控管風險,近期新聞所提之大陸風險焦點事件,本行及客戶商品均未涉及。目前本行對大陸曝險除轉投資大陸消費金融公司外,授信主要承作對象以台商、由國際知名私募基金參與之國際聯貸案…等評等優良企業,不論轉投資貢獻或資產品質均屬良好。」
在其它銀行動態的部分,以兆豐金來說,兆豐金控暨兆豐銀行董事長雷仲達周二先針對碧桂園風暴表示:「我們沒有那個問題,對碧桂園沒有曝險。」他進一步分析,市場擔憂的中國版雷曼時刻若爆發,「影響較大可能是中國經濟下行風險,進而增加本國銀行對中國曝險風險,所幸這幾年本國銀行對中國曝險已逐年減少。」
雷仲達判斷:「全球我沒有感覺到會有特別影響,影響比較大的可能是中國經濟下行的風險,下行之後,會讓人比較擔心;若只是單純的房地產,台灣跟大陸是沒有連接的,比較不擔心。」他也補充:「這幾年國內在對中國的曝險一直在減少,我覺得是正確的,風險過度集中不好。」
對中國曝險逐年降低 金管會:業者風險控管成熟
事實上,根據目前金管會對我國銀行、保險、證券業者進行的統計顯示,在中國的曝險並不高且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以本國銀行對中國地區的授信投資跟資金拆借的總額度來看,佔整個上半年度淨值的23.9%,相對來說是一個新低點,因此金管會判斷「整體的風險都還在法定限額跟可控的範圍內」。更重要的是,金管會對業者的風險管理相對有信心,金管會指出:「在風險管理的部分,我國銀行目前在25個國家設立超過650個據點,對於每個國家相關的曝險,相關的政治、經濟變化,銀行在風管的技術,目前來看都相當到位跟成熟,本來就要有專業去因應變化,並強化吸收損失的能力、厚實資本,這是防禦風險非常有用的一道牆。」
金管會同步解釋,以中國曝險來講,都已要求金融機構對一般的授信、放款必須要提1.5%的備抵呆帳,如此一來便能夠更有自信地面對各種不同的挑戰。
5銀行賣1.7億元碧桂園債券給22名投資人 金管會:都不是出問題的債券
至於地產開發商碧桂園14日起,旗下11檔公司債暫停交易,導致市場人心惶惶,金管會為此對所有36家本國銀行再度啟動全面清查,清查後確認僅有5家銀行銷售碧桂園公司債共1.7億元,銷售對象則為22名專業投資人。
此外,這22名專業投資人手中的1.7億元債券,皆沒有涉及出問題的11檔公司債或是2檔美元債券。
金管會也表示,先前就已經對金融商品的發行機構要求,必須建立重大事件的預警控管機制,以及時掌握相關資訊,並審慎評估應用,也要求對客戶主動關懷,提供充分的資訊給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