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銀行因為接連發生醜聞與交易損失,上周單日出現近百億美元的擠兌潮,讓瑞士央行不得不出面協調,最終期盼以由瑞銀出價32億美元收購瑞信的方式處理,暫時穩住危機。
但瑞銀合併瑞信後,危機就能解除嗎?投資人要就此放心可能太過樂觀,因為後續還有多項考驗。
瑞銀併瑞信危機就解除?數千員工恐遭裁員
以瑞信的案例來說,原本在去年十月就公布一項要裁員9千人的計畫,如今與瑞銀合併之後,裁員規模是否將擴大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目前為止,瑞銀董事長科爾姆凱萊赫(Colm Kelleher)對裁員規劃並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僅表示可能需要「裁員數千人」,至於究竟是多少人,現階段還無法估算。
截至2022年底,瑞信在全球的員工大約有5萬人,其中有1.6萬人集中在瑞士;在瑞銀的部分,全球員工則有7.4萬人。估算瑞銀若成功併購瑞信,其規模將一舉超過競爭對少德意志銀行與高盛銀行。
冰山還在融化,瑞信不會是最後一家!
然而,除了瑞信銀行員工無法安心以外,台灣投資人可能皮也要繃緊一點,從矽谷銀行、銀門銀行(Silvergate Bank)、第一共和銀行到瑞士銀行紛紛出問題,儘管第一時間都有官方單位出面救援,但根據顏承暉的觀察,全球面對的是一座「還在融化的冰山」。
元大投顧首席分析師顏承暉預估,未來投資人將頻繁聽到類似的案例出現,「但不至於到發生火燒連環船的情況」。
他解釋,仔細觀察這些出問題的銀行,各自發生問題的原因都不同但也有其相似處,以矽谷銀行來說是因為買債以短支長、瑞信銀行是因為投資過多高風險新創企業,但解析這些銀行決策背後的根本原因,都是因無法再用過去傳統的方式來賺足夠的錢。
不過,雖然預期陸續還有其他銀行可能出問題,但顏承暉認為這是全球經濟體質變好的必經過程。
TAROBO大拇哥投顧則認為,聯準會快速升息450個基點、創40多年來最快升息速度後,矽谷銀行事件使銀行資產負債錯配與風險前緣資產募資不易的問題浮上檯面,雖然目前聯準會逆回購工具餘額還續處高位,反映市場流動性仍充裕,但在升息循環未止且持續縮表之下,往後市場流動性勢必減少且波動持續,投資人須做好準備以規避潛在風險。
面對美股吹牛行情 :投資佈局債優於股
顏承暉也分析,在全球於2022年揮別大溫和時代,進入2023年的生產受限年代後,過往央行隨時會來救駕,投資人逢低買進、all in就可以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
他指出,從一月OECD領先指標未落底、財報季後市場持續下修的情況就可以看出,本波行情其實是「吹牛行情」。
在去全球化、勞工遭遇疫情選擇提早退休的環境下,意外造成全球缺工潮,也導致生產受限,在此背景下投資人應該避開過往以「追求成長」為主的投資哲學,轉而聚焦「靈活力」與「保值力」。
顏承暉分析,從景氣循環階段來看,目前市場還在第一階段的景氣衰退期,在此期間的股票與原物料價格都會走跌,僅債券價格有機會攀升。
加上從風險溢酬的角度來看,目前美股評價仍偏貴,且投資人手中股債部位明顯失衡,股票部位比債券部位多出許多。
他認為:「長期高實質利率將扭轉該趨勢,建議投資人佈局債優於股,其中又以投資等級債為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