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即將展開新任期(2023年2月26日至2028年2月25日止),面對美國近期公布的通膨與就業數據表現十分強勁,恐導致聯準會「鷹」聲不止,楊金龍的第二個5年,一開始勢將面臨「內外夾擊」等三大挑戰。
第一個挑戰,我國貨幣政策的分寸拿捏
2023年全球進入後疫情的大解封時代,但外有輸入性通膨壓力、內有經濟成長低迷顧慮,央行若跟進聯準會腳步持續緊縮貨幣,雖可抑制物價上漲,卻會傷害每況愈下的經濟成長。
主計總處2月22日發布最新預測,在外需走弱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2.12%,並同步上修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16%。
根據主計總處的預估,台灣今年通膨率恐超過央行的2%警戒線,而央行貨幣政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抑制物價上漲,這也令外界產生央行3月可能跟進聯準會升息的憂慮。
話又說回來,升息雖可壓抑通膨氣焰,卻會墊高個人與企業的融資成本,不利經濟成長,在台灣經濟成長率面臨保「2」危機的此時,央行不論是升息或不升息,都有一方受益、一方受傷,難以兩全。
第二個挑戰,台灣央行理事會成員的鷹鴿之爭
被視為央行「鷹派」的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前段時間再度發文重砲抨擊央行貨幣政策。陳南光在2月出爐的《銀行家雜誌》撰文指出,央行在通膨與房市管制措施方面過於消極,應負起物價穩定與正視處理高房價的責任。
陳南光批評,從歷史經驗看,走走停停、過早放鬆的貨幣政策,只會讓通膨拖延更久,更易落入停滯性通膨陷阱。他呼籲央行不可樂觀認定「台灣通膨相對溫和」而掉以輕心。
可以想見,央行3月舉行理監事會議恐「炮火四射」,屆時對央行是否升息、該升息多少,央行理事會成員們將有一番激辯。
第三個挑戰,熱錢放肆衝撞,使新台幣匯率波動風險加劇
農曆春節過後,新台幣匯率受到外資進進出出影響而波動加劇,新台幣匯率升值固然有助提振國人購買力、緩解輸入性通膨,卻會衝擊出口產業競爭力;反之,新台幣匯率貶值,對出口產業為正面效應,卻會助長輸入性通膨氣焰、不利國人購買力,換言之,新台幣匯率有如雙面刃,升與不升,利弊兼而有之。
回顧2022年12月15日,央行舉行第4季理監事會,也是楊金龍首任任期的最後一場理監事會。媒體詢問他五年來的心情時,他用「平時如戰時」五字形容,並感嘆這五年來國際發生許多大事,對央行和他個人都是很大的挑戰,「每年挑戰都一直持續、還有不斷升高的趨勢。」
楊金龍細數過去五年國際發生的大事,2018年美中貿易衝突,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很多國家經濟衰退、物價轉負數,2021年台灣防疫措施做得好、物流沒有受到影響,不像歐美嚴重失衡,這一年帶給台灣很多利多,是台灣經濟發展非常好的一年,國內上市櫃公司都賺到很多錢。卻沒想到,2022年爆發俄烏戰爭,各國緊縮貨幣政策、經濟也受到影響。
楊金龍的首任任期在驚濤駭浪中度過,第二任任期雖才開始,但國際金融市場難以風平浪靜,身為台灣總體經濟舵主的楊金龍,在貨幣政策執行上得更如履薄冰,才能避免台灣這艘小船在國際大浪裡翻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