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央行總裁楊金龍今(10/19)日應邀在三三會進行演講,認為央行貨幣政策有3大挑戰,包括通膨與經濟預測更困難、貨幣政策自主性降低,以及匯率波動升高,近期非預期重大事件衝擊、供需因素的結構性轉變,影響央行貨幣決策難度。
對明年經濟景氣與通膨,楊金龍表示,預期今、明兩年台灣經濟成長將趨緩,明年通膨率回落,央行預估明年台灣經濟成長將趨緩至3%以下,通膨率將降至2%以下。不過,全球經濟與通膨前景持續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央行將密切關注國際間各項風險對台灣是否有不利的影響。
對於中共召開20大,兩岸局勢緊張,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也提出5大建言,其中包括重建重要物資建立儲備機制,以及提高糧食的自給率等,是否憂心兩岸開戰?林伯豐表示,政府任務是要避戰、而非戰勝,戰爭對任一方都是失敗的,並舉烏克蘭為例,「澤倫斯基是不合格的總統。」
央行總裁楊金龍今天應中華民國三三企業交流會的邀請,以「在當前高度不確定環境下,台灣經濟發展與央行貨幣政策面臨的挑戰」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楊金龍指出,今年以來FED升息已達12碼,今年的升息,相較於2004/6~2006/6以及2015/12~2018/12的升息循環,今年的升息,造成全球金融循環快速反轉緊縮,去槓桿化更為強勁。
今年以來,新台幣對美元貶值10.5%;而前2次的升息,新台幣兌美元則是分別升值3.5%及7.1%。1990年以來,台灣開放資本帳,跨境資本交易明顯成長。資本移動成為影響新台幣匯率之主要因素,加大央行的政策挑戰。
楊金龍指出,小型開放經濟體不適合採取先進經濟體前瞻式指引(forward guidance)的溝通方式,因其恐損及央行公信力(credibility)。美台利差擴大,不一定會造成新台幣貶值。本年以來,新台幣貶值主要反映外資賣股匯出,並非美台利差擴大所致。
楊金龍表示,今年受能源價格上漲影響,台灣貿易出超縮小,韓、日則轉為入超;南韓及日本之礦物燃料進口占總進口的比重大於台灣,受能源價格上揚的影響較大。台灣電子資通訊產品出超大,抵銷礦物燃料入超,因此今年貿易維持出超。同時,今年以來,新台幣對美元貶值幅度遠小於韓元、日圓,台灣能源進口成本較韓、日為低。
楊金龍強調,美中爭端、新冠肺炎疫情及俄烏戰爭,致供應鏈重組與跨國產業分工調整;中國大陸如堅守嚴格防疫,將加速供應鏈重整與去全球化進程。
楊金龍指出,自2018年以來,台灣歷經美中爭端、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及俄烏戰爭之衝擊;惟受惠台商回台投資、台灣半導體技術優勢,加以防疫得宜等三大紅利,且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及結構調整措施妥適搭配下,台灣不僅經濟表現佳,物價亦相對穩定。而本年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台灣經貿表現仍具韌性。
楊金龍認為,當前全球不確定性更甚以往,主要包括美中爭端白熱化、俄烏戰爭升溫,加以新冠肺炎疫情與極端氣候持續影響,使消費與生產模式改變;另中國大陸清零封控,更加速供應鏈重整與去全球化(deglobalisation)進程,均致全球高通膨環境持續。此可能促使多國更進一步緊縮貨幣,致金融情勢趨緊、美元續強,加劇全球經濟下行風險。
楊金龍強調,在當前高度不確定(hyper uncertainty)環境下,貨幣政策面臨多重挑戰,主要包括:近年非預期的重大事件連續衝擊、供需因素的結構性轉變,使央行對通膨與經濟預測更為困難。
本年美、歐央行同步緊縮貨幣政策,對小型開放經濟體的經濟、物價、金融穩定產生外溢效應,使貨幣政策自主性降低;未來緊縮力道及其外溢效應不易掌握,亦將影響本行預測準確度。此外,外資進出更不易預測;跨境資本移動益加頻繁與加劇,匯率波動升高。
※本文授權自中時新聞網,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