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傳出財務風暴,台灣壽險法人、散戶都持有相關商品,不僅投資人緊張,銷售機構也神經緊繃。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10/13指出,多家國銀有銷售瑞信商品,但已有7成以上停售,其餘的不主動推介。針對瑞信相關海外債、結構型商品,國銀也紛祭兩大管控措施。
童政彰指出,國銀對於銷售瑞信商品已開始施行兩大管制措施,包括:一、集中度管理,所有商品中瑞信發行的商品不得超過20%;二、建立內部預警機制,從信用違約交換利差(CDS)、信評持續關注發行者的變化做預警因應。
童政彰表示,針對銷售量大的前十家銀行來說,已有7成以上「停售」瑞信商品,少數銀行則採「不主動推介」,若是有客戶來詢問,會限制「專業投資人」作為銷售對象。
童政彰指出,瑞信是一個跨國性的金融機構、正常營運且有該國主管機關審慎監理,在各國曝險數字,銀行局雖有掌握但不作公布。關於瑞信相關商品,銀行局針對銷售量較多的銀行進行了解,目前以信託方式銷售「海外債、結構型商品」為主要標的。
在客戶關懷面部分,童政彰表示,近期若有客戶看到訊息後想贖回,銀行會提供贖回報價,目前流動性都正常,但若期中贖回會產生虧損,銀行也有給予補償措施,像是手續費減免、匯率優惠等,客訴很零星,以詢問較多。
至於客戶類型,童政彰表示,「專業投資人、一般投資人」都有,但以「一般投資人」較多,主要是看商品屬性,因為瑞信相關商品低風險、高風險的都有。
※本文授權自工商時報,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