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平等人,日前對中央銀行提出建言,並指台灣經濟成長陷入失落20年,央行總裁楊金龍今(7)日專題演講時首度回應,認為此說法「不僅與事實不符,也抹殺了國人與本行努力的成果」,並強調近20多年來,台灣經濟表現優於全球平均值,也高於日韓等國,應是「穩定、成長的20年」。
楊金龍今於工商協進會進行「近20多年來台灣經濟發展與央行扮演角色」專題演講,台灣自1998年迄今,已步入成熟的經濟發展階段,因此導致經濟成長力道小於1981至1997年間;且1998年前後,台灣面臨亞洲金融危機、中國大陸與台灣相繼加入WTO、開放電子廠赴陸投資等,成為台灣經濟表現重要分水嶺。
楊金龍表示,1981至1997年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達7.8%,內需為驅動成長主力,當時經濟屬於「起飛階段」,政府也積極擴大基礎建設投資與發展技術密集產業,但動民間投資,帶動薪資年增幅達9.1%,有著民間消費成長。
他進一步提到,1998至去年,台灣經濟發展邁入「成熟階段」,經濟成長率自然會趨緩,且因2017年前產業外移,致國內投資動能不足,加上全球經濟陷入長期停滯(secular stagnation),影響臺灣出口動能;且薪資增幅有限、平均年增僅1.6%、逐漸步入人口老化及少子化,抑制民間消費,平均經濟成長4%,但仍高於全球平均的2.7%。
楊金龍也強調,1998至去年台灣物價相對穩定,經濟表現也優於日韓兩國;過去20多年台灣平均通膨率約1%,南韓較高平均約2.5%,而日本平均僅0.1%,無法擺脫長年通縮問題。 同期間,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為4%,不只高於全球平均2.7%,同樣高於南韓3.8%及日本0.5%。
他也指出,因台灣近期經濟表現優異,預估今年以美元計價的名目人均GDP可超越韓國,日本則長期停滯。不過,由於美元名目人均GDP易受物價漲幅、匯率變動等因素影響,產生很大波動,難以確切進行跨國購買力比較, 因此若以購買力平價(PPP)計價,台灣人均GDP也高於日韓,顯示台灣實質購買力較高。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