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會說自己對投資有確實把握,也會針對通常很複雜的問題提供模糊又過於簡單的指導。這種人不太可能是有益的知識來源,也不太可能是有辨別能力的人。
1997年,來自夏威夷的前推銷員羅勃特.清崎(Robert Kiyosaki)自費出版了一本書籍《富爸爸,窮爸爸》。其撰寫手法是寓言故事,也就是如《誰搬走了我的乳酪?》(Who Moved My Cheese?)這類成功勵志書籍常會使用的形式。《富爸爸,窮爸爸》在多層次傳銷圈出名後,獲主流出版社選中並成為一本暢銷書,爾後接連出版更多系列作(據稱這系列的書總共賣出2000多萬本),其中包括他和前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合著的《川普清崎讓你賺大 錢 》 ( Why We Want You To Be Rich: Two Men, One Message)。清崎一開始從事的工作毫無前景,後來靠著勵志課程的龐大商機,成為一位國際名人(他甚至在2000年上了歐普拉的電視節目宣傳)。《時代》雜誌宣稱《富爸爸, 窮爸爸》已成為「史上最傑出的個人理財書籍」。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的核心訊息是:若你想變有錢,就應該要學習清崎的富爸爸。那位富爸爸是清崎學校一位朋友的父親,他沒有高等學歷,但卻成了有錢人。根據該書的論述,我們不該效法清崎親生父親「窮爸爸」的觀念。窮爸爸作風正派,在夏威夷一間學校擔任校長,而清崎在書中把他描述成一位缺乏企業精神的人。清崎推薦的致富方法不是努力工作與儲蓄,而是去購買能帶來收入的資產。簡而言之,就是購買可出租的地產,或去開創任一種事業。
我其實滿贊同某些勵志書籍的內容,卻不贊同這一本。清崎在書中使用大量口號和老套標語,輕率地從這個話題跳躍至下一個。書中少有實際建議,反而提供錯誤資訊(如美國某些特定個人開支能獲得的稅務減免)與未經證實的敘述(如清崎靠著許多不同生意賺進數百萬美元),他甚至還提倡內線交易等可能違法的活動。其實這本書從諸多角度看來都是一本心靈勵志書,目標客群顯然是教育程度不高的低收入者,因此書中才會不斷重複指出:想變有錢的人,不需要有高收入或良好教育。這句話當然是真的,但不該用清崎暗示的方式解讀,一般人也很少會用飛快的速度致富。
這類個人財務大師的目標客群,大多是教育程度不高的低收入者,通常不會受到主流媒體關注。他們靠著迎合某些弱勢者的願望賺進不少收入,對一般社會大眾或特定私人投資者的影響卻很小,有時甚至毫無影響。不過,這樣的敘述並不符合清崎的狀況:他的影響力非常龐大。《富爸爸,窮爸爸》和他另外兩本書都登上《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在世界各國也都非常暢銷。他是雅虎財經新聞網的財經專欄作家和「專家」,上過電視很多次,不少影視明星(如威爾.史密斯)都十分支持他的書。此外, 他也認識川普,兩人還合著了一本書。
羅勃特.清崎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很有名,而有名的人就擁有影響力。儘管他宣稱自己是在提倡金融教育,但他的書裡不但缺乏有用的金融教育知識,甚至還有不適當或誤導人的訊息。原則上,清崎在書中提倡企業家精神,或建議讀者把錢投資在房地產並沒有錯,但他沒有好好指導讀者, 該如何在這些領域中處理投資的本質。他的書能「激勵人心」,涵蓋領域廣泛,但裡面沒有具體的實際知識。
部分針對清崎背景所進行的調查指出,這位金融大師認識不少多層次傳銷組織與自助組織。首先,清崎說他的確在1974 年上了「艾哈德課程訓練班」( Erhard Seminars Training),人生從此變得大不同。這個訓練班是1970年代至1980年代的新時代1訓練組織,後來因手法激烈而引起爭議。訓練班創始人維爾納.艾哈德(Werner Erhard)曾在2012年告訴《金融時報》記者:「我不是個親切的人。我不說親切的話。我不喜歡親切的人。我認為親切的態度是對我自己的承諾,而不是對你的承諾。」可以從這句話窺見這些訓練課程的關鍵核心。1980年代,同樣參加過艾哈德課程訓練班的馬修.賽得(Marshall Thurber),建立一個名為「金錢與你」(Money and You)的課程,清崎也加入了。1984 年,清崎和另外幾個人把這個課程帶到澳洲,在接下來將近十年裡都經營得不錯。接著在1993年,澳洲新聞節目《四角》(Four Corners)做了一集節目批評「金錢與你」,並在節目中訪問參與這些課程的人。其中一名出席者說:「我們陷入一種狀態,當時大廳裡幾乎陷入那種狀態的人都在哭,有些人已經瀕臨崩潰了。你會失去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這樣的場景使人聯想到1970年代舉辦的艾哈德課程周末訓練班。《四角》的報導顯然對澳洲的「金錢與你」造成不小傷害,隔年清崎就離開該組織。他宣稱,離開的理由和節目毫無關連。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金融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