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金融監理沙盒,好好證券成功落地搶頭香,並以美國網路券商Robinhood為師,要推出一條龍的金融創新服務。
台版金融監理沙盒出現第一件成功落地案!
首例金融科技創新實驗落地
近年金管會推動金融科技創新不遺餘力。今年五月完成修法,開放證券商得辦理基金受益憑證買賣及互易業務。六月二十八日,金管會核准「好好投資科技公司」以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申請人資格,改制為「好好證券公司」,是全台首例科技業合規經營基金業務的證券經紀商。相較國壽、北富銀等金融監理沙盒「同學」,較晚畢業的好好證券,儼然成為市場焦點。
「我們今天會變成券商,其實是『被逼的』。」好好證券董事長楊少銘回想投身FinTech創業的五年歷程指出,原是從機器人理財出發,透過自動化系統評價國內經核准的數千檔基金,為投資人篩選中長期穩定標的,並根據每個人風險偏好規畫投資組合。當時這套演算法不僅取得台灣發明專利,二○一八年還入選首屆亞馬遜AWS聯合創新加速器。
那段期間,不少金融業者想直接買斷好好的技術,「當時大可賣斷獲利出場,不過若這樣,這市場就跟我沒創業前一樣沒變啊。」楊少銘說。
「目前台灣境內外基金規模達十兆元,卻仍有不少痛點,我已有解方,相信能讓這塊市場變更大。」楊少銘所說的痛點,指的是共同基金發展三十八年來,選擇雖變多,但手續費仍居高不下,且交割時間漫長,長達三至十天。
好好證券想做的,正是突破「貴又慢」的傳統基金服務模式,運用金融創新技術,為客戶打造「快又省」的新型態金融服務,讓民眾在好好基金平台,透過基金交換,賣出免贖回,相互間用「基金與基金」或「現金與基金」直接交易,速度快、費用低,還能價格當下確定,即時交割入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