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九年以來,新台幣在強勁需求下,碰上了美元走弱格局,使得美元兌新台幣匯率如雪崩下滑。隨著新台幣的強勢升值及美元的持續走弱,台灣許多投資人手中的美元資產,出現了愈滾愈大的匯損。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分析,在全球經濟逐漸解封之下,「未來一年,美元應都會維持稍弱的格局。」這句結論,如果消極解讀,代表手中美元資產的匯損,短期之內可能「回不來了」,但若用正面積極的態度看待,則是「新台幣能換到更多美元好資產」。
(圖/達志)
臉書、谷歌今年還有上漲空間,而阿里巴巴雖面臨中國政府的監管、股價崩跌,但其基本面不變,上漲潛力仍大。(圖/Getty)
報酬率必須高於匯損
才不會賺了漲幅,卻賠了匯差
什麼叫做「好資產」,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但在新台幣升值趨勢之下,「美元好資產」至少必須符合一個條件,就是報酬空間最好超過台幣升值所造成的匯損空間,除非未來幾年內,都不打算將美元資產換回台幣,不然都必須考慮匯損的破口。林啟超就指出,「美元資產的報酬,必須高過匯損,才不會賺了漲幅,卻賠了匯差。」
因此,根據匯率水位不同,適合投資的美元資產也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先從一個相對溫和版的台幣升值假設情境來看,若以美元兌新台幣二十八元為基準點,當美元跌至二十七.五元時,跌幅約一.七九%。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人持有的美元資產,必須繳出至少一.七九%的報酬,才不會出現損失。
截至一月十五日,綜觀市場上各類美元資產,美國公債中,即使是息收最高的三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僅有一.八五%,美國投資級債最低殖利率僅有一.八%,幾乎只與「美元兌新台幣跌到二十七元」狀況下的匯損打平。林啟超更表示,「景氣復甦的背景下,對風險性資產有利;而投資級債這類高評級的固定收益資產,未來一年很難重現過去幾年的資本利得,僅能作為避險。」
高評級債券收益低落,若在保本以外,還希望有多一點的報酬率,那就必須選擇風險高一等級的新興市場美元投資級債,最低殖利率還有二.七七%。但投資新興市場債券時,須特別留意計價幣別,避開當地貨幣債券,才不需額外負擔新興市場匯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