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資產股台灣紙業二月二十七日宣布,以每股二十.八元私有化下市。
這個價格與當日收盤價相比,溢價幅度才二.七二%,遠低於過往台灣私有化下市案例的溢價幅度,引起市場熱烈討論。
二月二十七日晚間,台灣紙業(簡稱台紙)發出一則重訊,公告將由董事長余美玲、她的丈夫戴誠志家族持有的「新誠資產管理」百分之百子公司收購下市,消息一出,引發市場譁然。
按照公告時程,台紙將在四月十六日召開臨時股東會,爭取全體股東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一旦通過,這家台灣最老牌的四大公司之一,就將從資本市場下市,走入歷史。
台紙董事長余美玲(右)、戴誠志(左)家族,希望讓台紙私有化下市,讓未來發展更不受限,但公司公告的每股收購價卻引起低估的質疑聲音。(攝影/陳弘岱、唐紹航)
爭議一》波及小股東權益
唏噓之餘,「收購價竟然比今年內最高價還低,前所未有。」當天晚上,一位深諳併購業務的資深金融界人士便發出不平之鳴。
會讓他這麼驚訝的原因,在於二二八連假前一天,公告要私有化下市的台紙,在宣布收購的前兩個月內,有不少交易日的收盤價都高於二十.八元的收購價,甚至最高價還來到二十三元,高出收購價一成之多。換言之,等於在這些交易日買進台紙的小股東都會虧錢,難怪讓市場人士對這個價格直呼不可思議。
爭議二》溢價幅度史上最低
此外,台紙公布的收購價二十.八元,與二月二十七日收盤價二十.二五元相比,溢價幅度僅二.七二%。放眼近年台灣幾樁引人注目的私有化下市案,包括榮化、百略,甚至是二○一一年的國巨,溢價幅度都在十四%以上。想要吸引投資人同意賣掉手上持股,達成下市,通常收購者必須提出一定比例的議價,台紙溢價幅度之低,可以說是前所未見。
台紙的收購價之所以引起眾多討論,除了認為出價過低,另一大原因是台紙坐擁金山,在台灣、越南都有豐厚資產,但根據台紙的年報揭露資訊,最後一次做資產重估是一九九五年,換句話說,帳上數字所呈現的,其實是二十五年前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