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檔餐廳進駐百貨公司,成為各家百貨經營效率向上提升的決戰關鍵。
漢來美食推動「主廚當家」制度,由廚師來決定餐廳業務方向,助公司獲利由虧轉盈。
「吃飯皇帝大!」熟悉的台灣俚語,寫實地揭露餐飲業對台灣人的重要性,良好的餐飲業發展,能反映國家發展程度及人民生活品質,以下從兩個面向觀察台灣餐飲蓬勃的內容:
一、所得提升且餐飲消費支出更多
近十年國人年平均所得從四十七.六萬元提升至六十五.一萬元,上升幅度三六%;餐館營業額近十年則從二七五四億元成長到四○○四億元,上升幅度四五%,升幅優於所得增幅。
由上述數據,可見國人是願意花更多錢到餐館消費,也帶動台灣餐飲業家數每年都溫和增加,近六年來,每年都有三%至五%的成長,統計到二○一八年底,餐飲家數已達到十四萬家,且近十七年來從未衰退。
二、星級餐廳進駐台灣,吸引摘星人潮
米其林在一八年正式將台灣列入評鑑名單,激起台灣一陣摘星熱潮。在一九年《台北米其林指南》中,獲得米其林推薦的共有一六一店家,摘星的家數有二十四家,其中兩星以上的店家有六家,也掀起民眾嘗鮮及願意提高消費金額的熱潮,全台唯一的三星級餐廳——君品酒店「頤宮」,業績更是翻倍,連帶拉升其駐點旁的京站百貨人潮湧入。
餐飲崛起,成為台灣百貨業拉升業績的另一項顯學,各大百貨公司都積極布局,引入知名餐廳,其中,又以京站及環球購物中心的餐飲比重最高,各為四五%、三八%。各家百貨公司在業績充分競爭之下,增列餐飲決戰項目,逐漸成為經營效率向上提升的重點。
從百貨公司內部進駐的高檔餐廳觀察,鄰近京站百貨的君品酒店頤宮、Bellavita寶麗廣塲的侯布雄法式餐廳、微風南山的和牛47、與漢神百貨同棟的名人坊,都能吸引高消費力的家庭前往消費,在生意興旺下,各高檔餐廳皆一面調漲薪資成本,一面調漲客單價,持續拉升百貨業業績,形成當下台灣餐飲飛揚的動能之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