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升破30元後,一路扶搖直上,轉眼間準備要挑戰29元關卡。1月19日新台幣最高來到29.328元,再次刷下波段新高,而人民幣同樣突破6.4元,亞幣呈現一片榮景。
新台幣和人民幣之所以不斷升值,美元是重要因素。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就直接表示,近期人民幣的升值,與美元走弱有密切相關。
而對應歐元、日元、英鎊、加拿大幣、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等貨幣的美元指數,從2016年底創下103.82高點後,開始轉向走空,如今正面臨90點的關卡保衛戰。中國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首席外匯分析師李劉陽指出,未來3至6個月,美元指數恐怕守不住90的位置。
美元之所以像扶不起的阿斗,國泰證券歸納以下四個原因:
一、歐洲和日本央行陸續釋放出準備結束QE(量化寬鬆)和收緊貨幣的訊號。
二、美國2017年11月的貿易逆差創下6年新高,尤其和中國在去年的貿易逆差更是創下歷史新高。
三、聯準會(FED)金融情勢指標(FCI)創新低,顯示寬鬆環境尚未改變。
四、由於川普稅改最快要等到第二季以後,美國企業才會將海外資金匯回,因此美元指數在第一季仍有進一步下滑的空間。然而長期來看,隨著聯準會升息步伐不變,美元指數將轉而向上。
根據國泰證券統計,新台幣在第一季往往升值機率比較高,原因是農曆年期間民眾對新台幣的需求旺盛;其次是第一季一向是傳統的出口淡季,央行放手讓新台幣升值對出口商的競爭力影響不大。
最後則是全球各央行QE以來,外資主要集中匯入時間多半落在上半年,儘管亞洲各國央行一定會出手干預匯市,避免貨幣升值太快而影響出口競爭力,但在川普上任總統後,美國貿易政策的談判態度轉硬,如果繼續阻升,只會帶來更多的貿易報復。
新台幣升值,出口商最怕有匯損產生,尤其台灣多半依賴電子產品出口,而電子產品因為競爭激烈,毛利率往往不高,容易受到匯率波動影響。
不過出人意外的是,如果將過去10年上市櫃公司的匯兌損益與新台幣升貶幅度比較,國泰證券發現,升值確實會造成上市櫃公司匯損增加,進而影響企業獲利,但前提是新台幣單季的升值幅度要6%以上,倘若是介於3-6%,則對匯損有中性風險,3%以內則對多數企業獲利影響較低。
進一步看,新台幣升值幅度在3%以內,對台股反而是正面訊息,從2006年至今的統計資料可以證明,新台幣升值範圍在2-3%時,台股的上漲機率與幅度最高(如圖表),一旦超過3%,台股才會受到影響。
假設第一季新台幣直接挑戰29元,升值幅度約2.7%,正好屬於影響不大的範圍,這和去年同期(2017年第一季)升值6%相比,「災情」緩和很多。也就是說,只要新台幣未來的走勢不要失控,投資人對於匯損的疑慮,倒是可以輕鬆的態度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