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顯著好轉的金融股,兼具基本面與「金銀會」題材,在台股進入相對高檔區之際,鎖定績優股中長線布局,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
去年以來,台股雖然都是多頭格局,但漲升的主角不太一樣,今年以電子股擔綱,而去年的領航者金融股,則從主角變配角,扮演助攻、護盤的角色。
回歸基本面,以金控為主的金融股,今年獲利成果非常吸「睛」。即使上半年因整頓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導致銀行手續費收入一度銳減;加上調升金融營業稅,前八個月,十五家上市櫃金控合計稅後純益,總額逼近二三○○億元,年增率竟然還達五成。
兩大龍頭富邦金(二八八一)、國泰金(二八八二)前八月累計稅後純益都突破四百億元,超過百億元的金控也有七家,都是破紀錄的高成長。
金融股業績大幅成長的主因,首先是隨著景氣復甦與金融業務逐步開放,銀行的財富管理與壽險保單銷售業績持續上升;其次是金管會力推的「亞洲盃」效應,除了把餅做大,中國、東南亞等海外放款的金額與比重逐漸增加,成為新獲利來源。此外,美國、台灣明年可望進入升息循環,領先反映的淨利差持續擴大,又使壽險與銀行成為主要受益者。
金融業雨露均霑 受惠景氣好轉、業務開放
這些利多效應,在金控獲利模範生表露無遺,富邦金、國泰金的高獲利,都是由壽險、銀行雙引擎帶動成長,以及近期大筆股息入帳的結果。不過,股息入帳已告一段落,而且近年來熱賣的利率變動型年金保單已停賣,停賣前雖掀起一陣搶購熱潮,但第四季業績是否受影響,值得觀察。
其他高獲利的金控中,中信金(二八九一)與元大金(二八八五)都有業外購併的收益。今年股價表現突出的台新金(二八八七),前八月稅後純益已達一一六億元,若扣除去年業外收益的二十億元,今年獲利年增率大幅成長近三成。第二季回收呆帳達十億元以上,是挹注獲利的主因,且第四季仍有回收呆帳收益,對提升銀行資產品質大有助益。
法人預估台新金全年稅後純益可望挑戰一五○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應有一.八元水準,目前股價淨值比不到一.二倍,仍可逢低布局。
至於十一月彰銀(二八○一)臨時股東會,將進行董監改選,在金管會提出對董事席次定義的解釋後,出現轉圜空間,公股有機會提高董事席次,台新金也仍擁有主導權。以彰銀今年獲利亦相當亮眼來看,台新金認列的收益也可望水漲船高。
另外,中小型銀行的購併話題,也是金融股的另一亮點,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京城銀(二八○九)。之前國票金(二八八九)與三商壽(二八六七)都曾表達「娶親」的意願,但都無疾而終。從京城銀前八月EPS已超過三元、稅後純益年增率超過二成的成績來看,對許多金融機構仍具吸引力。
第四季看金銀會 促RQFII設人民幣回流機制
獲利優異的還有F-中租(五八七一),今年在兩岸放款與租賃業務皆有成長、中國退稅款入帳和業外收益帶動下,前七月EPS已有三.五五元。中租對中國企業放款自第二季起增溫,第四季將進入高峰。法人預估,中租今年EPS將創下六.五元歷史新高,目前本益比不高,值得中長期布局。
即將進入第四季,除了購併,金融股的題材仍多,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延宕多時的金銀會,可望在北京舉行。因《服貿協議》卡在立法院,金管會將大力向中國爭取,有關金融業已簽訂開放的項目與《服貿協議》脫鉤,先行上路。
其中最重要的,是台灣能否取得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以及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承諾的一千億人民幣額度。這不但攸關台灣能否投資中國股市,更由於國內人民幣存款逾三千億元,RQFII放行就可以有效建立人民幣回流機制,台灣才有機會發展成人民幣離岸中心,創造更大收益,因此,RQFII將是台灣力爭盡快取得的重點。
此外,在《服貿協議》中,中國同意台資銀行設立「村鎮銀行」,由於中國政府近年大力推動農村金融改革,台灣早年推動農村金融政策相當成功,是中國急需借鏡的寶貴經驗。若這次金銀會能開放至中國開設村鎮銀行,將成為銀行業在中國的另一大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