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金融機構都在為這煩惱:利率漲不漲?漲多少?何時起漲?漲了之後,錢要放哪?
沒賣掉?是不是市場沒錢了?資金風向轉了?
別緊張,八月五日央行拍賣一年少一天的國庫券一千億元,投標金額是二九二四億元,加權平均得標利息為○.六三%。所以市場不差錢,只是大家對利率走向有共識,都認為未來利率會走高,才會出現這種搶短期票券、冷落長期債券的現象。
台灣是這樣,其他地區也差不多。從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五月放出調整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之後,所有金融機構都在為這煩惱:利率漲不漲?漲多少?何時起漲?漲了之後,錢要放哪?
對金融機構來講,原本公債是最好的投資標的,通常二十年這種長天期,最大買主是保險公司。因為國內投資意願低落,銀行本身的放款占存款比低於理想值,限制收取保險公司這種機構客戶的存款。
產業連銀行的錢都不愛借了,更不會找保險公司借錢。因此前幾年,保險業著喊著缺乏投資管道,提高對海外的投資比率。
以現在的房貸來看,老百姓買房貸款利率,有特殊優惠的不到兩趴;不講價的,也就兩趴出頭一點點。企業融資,或者信用貸款之類的,才會到三趴。
相比之下,公債的二.一一%已經算偏高。而且買公債交易成本低,也沒有風險,實際上比借錢給老百姓買房更賺。這麼好的事,為何不做?
換個角度看,澳幣最近幾個月大跌,從一塊澳幣換一塊多美元,貶到只能換八角。假使去年為了賺澳幣三、四趴的高息,拿台幣或美元去換,多賺兩趴的息,卻賠掉二成的本。現在法人看長期債的投資,就有點這味道。利率雖然還可以,但利率走勢往上,本金有虧損的隱憂,因此大家就把錢閒閒放著,等想明白再行動。
利率不再跌 也不見得會漲!
利率不再跌 也不見得會漲!
錢會往哪去?還是舉例說明之。前兩年,先擔心歐債、後擔心美債,天天都擔心,錢就躲防空洞。等到太陽從東邊升起,發現地球正常運行,人類文明沒有毀滅,錢又從防空洞跑出來,該買什麼?還是去買什麼?於是就見到去年歐洲債券大漲的行情。
基於這些經驗,我認為不買二十年國債,反而去搶一年期國庫券的,以後一定會後悔。因為利率雖然不再跌,可是不見得會漲!日本維持在零利率水平超過二十年了。
現在的景氣循環,往下的時候裁員,往上時外包,所以失業率會有向下的僵固性。就業狀況沒明顯好轉,請問:央行向天借膽來加息?沒到充分就業,物價怎麼會全面性快速上揚,造成惡性通貨膨脹?
對想賺買賣價差的投資者,市場對利率變化的展望是嚴肅的風險。對於賺利息,持有到結束的保險公司,就沒必要操這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