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台灣工銀搶占中國市場的最大功臣

台灣工銀搶占中國市場的最大功臣
(攝影/林煒凱)

2013-01-03 14:50

台灣工業銀行策略長駱怡君,肩負集團赴大陸發展的重責大任,這兩年,台駿國際租賃公司成功卡位蘇州,台灣工銀進駐天津設代表處,她以中華文化的誠信為本、西方的效率為用,布局大陸市場。

成立十三年的台灣工業銀行,在中華徵信所甫公布的二○一二台灣一百大企業集團調查中,年營收成長三六.九%在百大集團中排名第五名;但一二年台灣工銀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在中國大陸的布局有成。

台灣工銀在中國市場大有斬獲,先是一一年六月在蘇州成立的台駿國際租賃,已經轉虧為盈;一二年四月搶到頭香,成為首家在天津設立代表處的台資銀行;緊接著一三年將再下一城,在天津成立租賃公司。

 

眼光獨到 布局天津


台灣工銀一連串在中國市場卡位,幕後最大功臣,正是台灣工銀董事長駱錦明的長女、集團策略長駱怡君。留著一頭俏麗短髮,四十二歲的駱怡君,講話堅定而有自信,展現獨當一面的氣勢,她是國內金融圈少見的女性接班人,受訪當天,她穿著中式棉襖外套,也迥異一般銀行專業經理人的打扮。

這些都在在顯示了駱怡君的獨特與不凡。出身企業家第二代,頂著傲人高學歷,駱怡君不談名牌,反而自認過去渾渾噩噩的生活「很不堪」;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她一方面追求西方的效率,另方面卻熱愛中華文化,並且實踐在企業經營。上個月,在集團策略大會上,她大聲疾呼:「我們一定要守法,用仁德對待員工、客戶與股東。」駱怡君的一席話,讓不少主管很感動。

駱怡君的特助、前副總統蕭萬長女兒蕭至佑就用「富有正義感的俠女」形容,駱怡君不只坐而言,她到學校演講宣揚理念,強調人格養成很重要,灌輸學生要講誠信、有道德感。

重誠信、講仁德的思惟,也反映在台灣工銀的大陸布局。早在政府開放前,駱怡君就常跑大陸考察市場,並花時間與當地官員、業者搏感情,蕭至佑回憶:「策略長經常港、中、台三地奔波,每地停留不到一周。」駱錦明也心疼地說:「在大陸打拚是相當辛苦的,處處要靠關係。」

一一年六月,台灣工銀到蘇州成立台駿,是台灣第一家金融業到大陸設租賃公司,駱怡君的生意經很特別,她說:「要真正了解當地市場,提供客戶需求,而不是以掠奪者的姿態進駐,這是雙贏策略。」

她接著闡述,台灣工銀做工業銀行起家,了解中小企業的需求、瓶頸與困難,「中國經濟成長快速,非常多的中小企業有資金需求, 但他們貸不到款。」站在客戶立場,並真心與之交朋友,讓台灣工銀在大陸首役告捷,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就開始獲利。台灣工銀集團在大陸的租賃子公司——台駿國際租賃在大陸承作的業務每件約為五百萬人民幣的規模。

 

穩健踏步 開創新局


有別於其他台資銀行布局珠海三角珠、長江三角洲,台灣工銀卻選擇落腳環渤海地區的天津,駱怡君同樣有她獨特的見解,「除了看好天津經濟發展潛力,可就近了解北京的想法與變化,而且天津人直爽,可以搏感情。」除了已在天津設代表處,一三年台駿也將在天津設點。

現在,駱怡君侃侃而談講起台灣工銀大中華區的布局,那是因為之前她已通過香港分行的考驗,立下戰功,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九年,台灣工銀設立海外第一個分行香港分行,駱怡君接下首任總經理,駱錦明給她三年獲利的時間表,當時,駱怡君破釜沉舟發下豪語:「沒有賺錢就不回台灣。」結果不到兩年時間,她就達成目標。

當初,她帶著不到二十人的團隊,在香港拚搏,大家一起工作到半夜,在員工眼中,她是個有責任心、行動派的人,經常三更半夜同仁發郵件回報工作進度,她馬上就回信。

「港台商貿合作委員會」主席李大壯與駱家是舊識,駱怡君到香港打天下,李大壯建議她多參加香港工商團體聚會,「她很認真打進當地商圈,只要有時間就參加。」後來駱怡君還成為「港台商貿合作委員會」的香港代表。

在李大壯眼裡,駱怡君與欣陸控股公司董事長殷琪一樣,同樣有使命必達、咬牙把事情做好的拚命性格。

駱怡君進軍大陸市場初試啼聲,她個人也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繼一一年獲選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青年領袖,又獲選一三年美國艾森豪獎金得主,駱怡君表示,一三年赴美考察的主題是要探討「幸福經濟」。美國艾森豪獎金的「國際領導階層交流計畫」(MNP),每年遴選全球頂尖精英赴美考察,是國際層級極高的政經人士交流平台。

一二年元月,駱怡君進入台灣工銀滿十年,從他父親手上接下資深員工十年獎牌,她直言在父親身上學到很多人生、經營、待人的智慧。回想最初加入公司,有些員工陽奉陰違,表面恭敬,私下不當一回事。

她告訴自己:「要會忍、要能耐」,證明自己的能力,不在一朝一夕。駱怡君用十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同時也開創了台灣工銀的新局面。

 

台灣工銀

▲駱怡君(左)是台灣工銀布局大陸市場的前鋒,她的辛苦父親駱錦明(右)都看在眼裡。

(圖片來源/CTPN)


駱怡君
出生:1971年
現職:台灣工銀常務董事、集團策略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諮詢委員會委員
經歷:台灣工銀香港分行首任總經理、台灣工銀科技顧問公司總經理
學歷:麻省理工學院企管碩士
成績:2011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得主、2013年美國艾森豪獎金得主

 

舊城打造獨特文化旅遊品牌

 

用創意和設計力,延續二通的地方記憶、活化改造商圈,正是嘉義市為城市注入活水的永續之道。

 

為了吸引青年返鄉,找回舊城區的歷史與在地榮耀感,嘉義市二二年開始,鎖定舊稱「二通」的中正路,啟動「舊城創新生」計畫,三年來投注超過二.二億元,透過青年創業獎勵、老屋卸妝、特色店家形象再造等補助,培育四十五組以上的青創品牌,改造逾一五○間老屋和店家。市府更蒐集超過六十個店家故事,培育八十位導覽員,在二通打造出獨特的文化旅遊品牌。

 

嘉義市舊城區有超過六千棟老木屋,為了讓城市邁向永續,不只要讓青年回流,更要借重年輕人的創新思惟,讓老房子活出新靈魂。

 

Jimmy就是加入老屋卸妝計畫的青年之一,他拆除新華美西裝社的老舊鐵皮,大膽漆上一襲黑,讓門面保留復古風格,也帶來現代美感。

 

「市府給我們很大彈性,沒有太多制式要求。」Jimmy觀察,許多公部門補助民間的規定很死板,像是要求老屋翻修後,只能還原當年用色,得漆上不合時宜的「亮綠色」;或是要求一定得將物件修復成當年的樣貌,不能任意拆除更動。

 

但嘉義市的老屋卸妝計畫給足年輕人自由施展的空間。

 

改造過程中,Jimmy將外牆刷上全黑,因為那是最接近老屋褪色的真實質感;屋內原本大半牆面都釘著當年掛衣料的老布架,他只保留一小部分,騰出空間做生意。所有設計發想,市府都欣然同意,還導入業師輔導團,以專業技師為後盾,讓年輕人的大膽想法能順利落實。

 

45組青創品牌、150間老屋改造 三箭齊發創1.2億觀光產值 ——嘉義市二通街區「舊城創新生」成果

 

青年返鄉  用美感提升競爭力

 

從地方公務員、老店家到年輕團隊,攜手拚地方美學,背後除了政府經費支援,更仰賴這座城市從下到上、不停滾動的設計創新能量。

 

「設計展是我們很重要的基本盤!」嘉義市建設處處長田長沛說,二○年,嘉義市舉辦首屆地方創生年會後,在二通推動「舊城創新生」計畫,跨出第一步。隔年,嘉義市再舉辦台灣設計展,更讓市府內部捲起一股「設計力」的創新思潮。

 

他觀察,二一年的設計展讓不少嘉義青年返鄉,包括曾任《大誌雜誌》、《VERSE》主編的黃銘彰,以及曾設計過總統府空間、國慶主視覺的大象設計共同創辦人潘岳麟等,都回來協助市府策展。在與民間合作期間,也讓一群公務員看見設計的力量。

 

「以前大家可能不理解,覺得設計是多花成本,後來才驚覺,原來設計感能為店家和城市真正帶來改變。」田長沛笑說,設計展籌備兩年多,不斷在「洗腦」公務員們,漸漸打開眾人眼界:原來品牌規畫、產品包裝設計,不只是改善形象,因為美感而帶來的曝光度,更能提升市場競爭力。

 

一場設計展,促成嘉義市重新設計自己的城市品牌,推出全新logo、專屬字型「嘉市體」;市府更進一步將這些創新構想實踐在青年創業、老屋翻修、店家品牌再造等計畫。正因為知道高手在民間,四年來,嘉義市在各計畫媒合超過三十位設計師,放手給青年和設計團隊創意激盪。

 

不只老西裝社翻新改造,同樣位在二通商圈的港式餐廳「給給茶記」,也透過全新的門面設計,讓人目光一亮。

 

店門前的牆柱以灰白交錯的磁磚為基底,正中央工整印上店名「給給」二字。原來,那是仿造香港地鐵,月台柱上用馬賽克磁磚拼出的經典意象。走進店裡,簡約明亮,燈光打在流線型牆面上,光影塑造的線條感,讓人彷彿身處月台、有列車飛逝的錯覺。

 

「原本我們只希望不要變成傳統港式餐廳,一進門就有周星馳海報、香港街頭老照、霓虹燈或麻將⋯⋯那些花花綠綠的元素。」三年前,給給茶記共同創辦人張瑜珊將原本開在巷弄的港式菠蘿油小店擴大轉型,開賣叉燒便當、創新口味菠蘿油,店面搬到大馬路旁,自然也得重新設計品牌。

 

他們在市府協助下,與外部設計團隊對接,一群年輕人從外牆磁磚發想,決定以港鐵作為店面形象,並在店裡掛上路牌指示、廣告海報燈箱,「這些都是我們想玩的哏,讓客人感覺到,好像就在港鐵裡的餐廳用餐。」她得意地說。

 

對張瑜珊來說,重塑品牌形象是將餐廳推向企業化的基礎。

 

她觀察,許多年輕人抱著理想返鄉創業,打造很多風格獨特的商店,「但小店模式經營,很難存活下去。」她認為,再創新的構想都必須商品化,才能打入市場,擴大經營規模。「我們不要重複小店的輪迴,下一階段,我們希望往集團化的方向努力,最終變成一個企業品牌。」

 

給給茶記共同創辦人張瑜珊(中),返鄉與哥哥、弟弟創業,在嘉義二通 開的港式餐廳,正是「設計力」帶動「經濟力」的經典例子。

給給茶記共同創辦人張瑜珊(中),返鄉與哥哥、弟弟創業,在嘉義二通開的港式餐廳,正是「設計力」帶動「經濟力」的經典例子。(攝影/蕭芃凱)

 

SBIR計畫扶植創新企業

 

青年返鄉的野心與願景,正與市府扶持創新企業的計畫不謀而合。

 

田長沛也認同,設計不只是把店變得漂亮,「更包含商業模式等『思惟』的改變。」市府要做的,是用設計力帶動經濟力,再用經濟力提升競爭力。

 

為此,嘉義市藉著「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SBIR),鼓勵青創店家或中小企業投入創新研究。市府除了提供經費補助外,還引進業師提供專業意見,推動四年來,已經有四十九家企業受惠。

 

因為參與這項計畫,給給茶記團隊著手研發新產品,在業師食品科學系教授的提點下,找出適合消費者的料理方式與口感,推出全新的「舒肥港式叉燒」冷凍包,試賣廣受好評,更建立了團隊的信心。

 

接下來,張瑜珊將抱著這些創意激盪,帶領給給茶記邁向企業經營之路。

 

四年來,嘉義市二通街區特色商家遍地開花,不論是延續在地歷史或融入新文化,透過一間間店家改造,由點連成線、再構成面,成功用創意翻轉舊街區,為二通孕育出新時代靈魂,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回嘉」,觀光客持續造訪。

 

就像田長沛所說,過去,嘉義市是用文化思惟改造二通,著重梳理街區的歷史故事、改善老屋外觀。現在,他們更要結合文化底蘊和商業思惟,「從設計力帶動經濟力,邁向城市永續經營, 讓美好的故事傳承下去。」

延伸閱讀
防中國車洗產地,中華車MG、日產、和泰誰被衝擊?國產化零件目標35%新制8/1上路!眾車廠這樣說
防中國車洗產地,中華車MG、日產、和泰誰被衝擊?國產化零件目標35%新制8/1上路!眾車廠這樣說

2024-07-31

中華車盤點零件後發聲明:MG4交車至月底、2車系限量接單…國產車自製率新制最大苦主再來怎麼走
中華車盤點零件後發聲明:MG4交車至月底、2車系限量接單…國產車自製率新制最大苦主再來怎麼走

2024-08-16

中華車MG營收佔4成,國產化新制重創 「MG4暫時停止接單」⋯坦言下半年很嚴峻,車主售後、預購如何解?
中華車MG營收佔4成,國產化新制重創 「MG4暫時停止接單」⋯坦言下半年很嚴峻,車主售後、預購如何解?

2024-08-26

國產車自製率新制上路,「神車」MG被點名!最大苦主中華車為何恐面臨出不了貨窘境?
國產車自製率新制上路,「神車」MG被點名!最大苦主中華車為何恐面臨出不了貨窘境?

2024-08-09

「神車」MG4將暫停接單!中華車「排除萬難」力挺國產車自製率新制...經濟部難給緩衝期「一堆小廠恐倒閉」?
「神車」MG4將暫停接單!中華車「排除萬難」力挺國產車自製率新制...經濟部難給緩衝期「一堆小廠恐倒閉」?

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