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國票證退出香港 揭開台資撤退序幕?

國票證退出香港  揭開台資撤退序幕?
內有證所稅襲擊,外有中資進逼,在港台資券商也經營艱困,紛傳撤退、縮編潮。

許瀞文

金融

攝影/陳俊銘

832期

2012-11-29 14:52

在證所稅襲擊下,國內券商今年獲利大幅縮減,而有在香港設點的券商,也陷入艱困經營。多數券商從金融海嘯後幾乎連年虧損,國內法令不鬆綁,再加上中資進駐,讓台資券商更沒競爭力,未來是否會有更大波撤退潮,值得有關單位注意。

證所稅寒風襲擊,證券業的營運已經是勒緊褲帶,瑟縮不已,尤其遠在香港的證券子公司,一直以來就是經營維艱,加上這一波緊縮,成了第一道倒下的城牆。
 

退出香江,國票開出第一槍


九月二十八日,國票金控正式公告國票證券(香港)解散清算,同時,也傳出兆豐證券、台灣工銀證券有意要縮編,甚至撤退,並私下詢問在港台資券商是否有意接收財富管理客戶及相關資產。

其中兆豐證券在前身倍利證券時代曾經盛極一時,倍利香港在香港的台資券商圈,是重要的代表券商,曾經參與協辦復旦電子等多家H股(大陸國企股)的上市承銷案;如今,卻面臨業務停滯,尤其令人不勝欷歔。

兆豐證在香港主要有兩家子公司,一為兆豐資本(亞洲),主要負責承銷業務,二是兆豐證券(香港),主要負責經紀業務,其中兆豐資本是主要的獲利來源。

在今年四月,兆豐資本因為台商洪良國際一案,被香港證監會以未履行承銷商的職責為由,勒令停牌,並罰款二千四百萬港幣,不僅罰款金額是歷年最高,也是台資券商中唯一一家被停牌的承銷商。

沒了主要獲利來源,經紀業務也呈現停滯狀況。據兆豐證券內部人員透露,目前在港證券據點,今年以來平均每月營收約二五○萬新台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僅剩三成,公司內部員工從高峰期的六十多人,如今只剩下二十多人。

台灣工銀證券自二○○五年到港設點後,在○八年金融海嘯前也曾有過一段榮景,○七年時證券獲利接近台幣三千萬元,但至今年第二季變成虧損台幣一千二百萬元。據當地台資券商表示,工銀香港據點目前僅留交易平台及自營團隊,員工約在二十人左右。

對此,兆豐證券及台灣工銀證券均雙雙否認撤退傳聞。兆豐證券表示,在中國的證券辦事處由兆豐資本(亞洲)持有,雖然遭停牌,但不會撤銷牌照,而在證券端也不會停止相關業務。台灣工銀證券發言人趙凱韻也指出,不會輕易結束香港業務。

其實不只這三家券商在港發展不順遂,幾乎所有在港券商都在證所稅的寒風吹襲下,勒緊褲帶,其中許多家都虧損連連,只是勉強度日。

連台資證券在香港發展最好的券商之一—— 凱基證券也表示:「經營艱困。」凱基證券發言人盛嘉珍說,如今若在地化不夠深的台資券商,真的很難做到生意。

為何台資券商當年趨之若鶩的香港寶地,至今卻成了賠錢的燙手山芋?

 

券商

▲點選圖片放大

 

內外交迫,台資券商很難熬


一九九二年開始,有多家台灣券商到香港設立子公司,至今為止共有十七家,當時希望能將香港據點作為前進中國市場的前哨站;再加上九二年底,中國政府陸續開放國有企業到香港上市,更吸引台資券商爭先恐後成立香港子公司。

其中,赴港上市的承銷當然是首要業務,即使拿不到?面上的協辦券商角色,至少在地經營久了,也能私下拿到一些「額度」,再將拿到的額度回台配發給VIP客戶,藉此鞏固許多「重量級」的客源;另一方面也證明自己的承銷實力,當然也能從上市蜜月期中賺取利潤。

因此,在台資券商老闆的算盤上,「東方之珠」曾經是肥滋滋的撈金地。

最有名的案例就是在○六年時,中國銀行到香港掛牌,群益金鼎證券是唯一搶進承銷團的台資券商,風光一時。

不過,群益金鼎證券當時也因為將拿到的中行股票給台灣客戶認購,而被金管會裁罰、記警告,三個月內不准新增業務。自此之後,鮮少聽聞台資券商在港承銷到大型公司業務;再加上○七年美國次貸危機、○八年金融海嘯,○九年後,中國開放中資券商到港設立子公司,台資券商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尤其是○九年開始中資券商大舉進入,連帶推升了許多營運成本,成了台資券商的沉重負擔。券商解釋,若在金融中心中環的商辦行情,二年前每坪租金約是台幣十五萬元,但現在每坪要台幣二十萬元以上才租得到,漲幅超過三成。

且中資券商入駐香港後,大舉挖角人才,開出比原薪資多一半以上的行情,墊高人力成本,以一名大學畢業生為例,一○年時的起薪是港幣一.二萬元,但現在的起薪要港幣一.五萬元左右。人力、房租成本雙雙大幅上漲,等於營運成本大增,加上生意難做,營收急速下滑,幾乎是內外飢寒交迫,日子更難熬了!

沒想到,二月開始,一道「證所稅」打得證券業幾乎要抬不起頭來,香港的台資證券圈從今年下半年就開始傳出「鳴金收兵」的耳語,家家都風聲鶴唳,等著「誰要開第一槍?」

但如今,隨著國票金控正式公告,市場傳言後續將有多家也會跟進,即使不跟進的,很多業務也「急凍」,幾乎接近停滯狀態。看來,這一波證所稅寒風也冷得香港的台資證券圈直打哆嗦,真的冷進骨子裡了!

難得的是,台中市的區域計畫雖不盡完美,但相較新北市,亮點更多;整個規劃案更示範了,從地方到中央、從公民團體到承辦顧問公司「四贏」的局面。

 

歷經多次修正的最終版本,台中市把擴大都市計畫面積從七四一六公頃下修至四○三公頃;新增產業區從十二處降到四處;農地維護總量四萬八千公頃,高於農委會建議台中市應保留面積;另「違章工廠清理計畫」,五年內輔導農地工廠遷入產業園區,原農地回復農用,不配合者拆除。

 

這個相對不過度開發、保留合理農地,甚至農地工廠的處理進程都有時間表的版本,令人一新耳目。雖然這套計畫是按舊法制定,不能直接套用,但到《國土計畫法》正式實施,還有四年時間,「做了區域計畫,會比較容易上手,例如已經先指認出產業用地。」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教授賴美蓉說。

 

其實台中市區域計畫初始版本,在通過台中市區域計畫委員會送交中央營建署審查時,曾引發地方公民團體的多次抗爭,最後能「漂亮收場」,關鍵在於內政部營建署的態度。

 

台中市區域計畫初始版在進入審查初期,被委員和公民團體批評數字是東拼西湊,政大地政系教授戴秀雄舉例,「臺中市府一開始希望台中東勢做農業轉型、需用相關土地,但是卻連目前的產量、產業、運輸規劃、是否需要倉儲都搞不清楚,遑論新的土地需求。」他表示: 「這反映出地方政府層級的公務人員,還沒準備好做抽象、大尺度的區域及計畫。」

 

「相較之下,內政部一開始就開放公民參與。」一六年,中科污染搜查線秘書長徐宛鈴注意到台中市政府要解編幾千公頃的農地,當地公民團體極力反對。她強調「農地已經很少了還要解編,違章工廠又到處都是,應要謹慎評估。」然而當時台中市府區委會已準備通過計畫、送入中央審查。

 

公民團體立刻把戰場移到中央,原以為雙方將有一番攻防,沒想到內政部從第一次審查就主動開門,讓公民團體從頭參加到尾,這種史無前例的開明作風,讓各方的溝通有良性的開始。

 

產業用地劃定 從七千多公頃降成四百多

 

「區域計畫本身相當龐雜,我們不排斥更多民眾參與,因為區域計畫本身,地方的意見是核心。」林秉勳說,台中最後能將產業用地的劃定,從七千多公頃降到四百多公頃,正是經過多方討論,才使政策擬定時,上位者和地方「兩條平行線」,能形成部分共識。

 

不僅如此,內政部也聽取公民團體意見,事前提供會議資料、事後將會議影像、文字紀錄公開上網,增加透明度。

 

「公民團體剛開始和市府還是有磨合期,後來大家共同把事情做完。」審查委員之一的賴美蓉教授描述,一開始公民團體罵聲不斷、會打斷委員的話,但是後來也開始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互相學習,他們過程中也改變,有些民團提出的意見也不錯,委員也會肯定。」

 

當公民團體發聲、審查委員用專業意見加持被聆聽與接受,就讓整個台中市區域計畫開始有轉變的契機。

 

「一開始根本不知道他(台中市)怎麼算出要幾千公頃的產業用地,要逐步講清楚到底在哪幾個地點,甚至是優先盤點沒有高度運用的產業用地,這就是改善最多的,前後期比較非常明顯。」戴秀雄也讚許承接台中區域計畫的龍邑工程顧問公司,「第一次接這種案子,他們願意聽、願意學,也變成潤滑劑,整合意見回頭和市府談。」

 

「每一次開會都修一個新版本啊!」龍邑工程顧問公司的都市計畫技師吳重漢談到,前前後後修了不下十個版本。他坦承一開始壓力很大,很多的規畫、土地需求預測,被審查委員打槍後,要去重做評估,除了和市府溝通,也主動在會議後和公民團體討論、釋疑,「光是未登記工廠的『特定區』字眼,在不同法源都有不同意思,我就和他們解釋,逐漸取得雙方信任。」吳重漢說。

 

開放人民參與 化解公民團體阻力

 

至於台中市政府的態度,在賴美蓉看來,也有轉變。一開始,台中市府會議紀錄不太回應公民團體意見,導致很多爭議無法釋疑,到了第五次會議,在召委要求下,市府花了一段時間去整理、回應意見,中間一度暫停了兩個多月才再開會,接下來就比較順利。

 

「第八次專案小組市政府提了『未登記工廠清理計畫』,非常不容易,很少聽到民團會讚許政府單位,這個計畫有詳細步驟,對於高污染、低污染等如何處理都寫出,不但委員眼睛一亮,民團也認可市政府。」賴美蓉說。

 

台中

▲點圖放大

 

台中市政府能積極回應,曾任營建署副署長的台中市政府秘書長黃景茂扮演關鍵角色。

 

過程中,他固定召集各局處開會、做決策,讓區域計畫法修得越來越好,「我們用比較務實的角度來做發展,銜接國土計畫時再做一些調整。」台中市都發局局長王俊傑說。

 

「台中,是大家推著他走。」戴秀雄觀察,地方城鄉發展局處人員,向來只熟悉都市計畫、沒有區域計畫或國土計畫的概念,這是必要的學習歷程。徐宛鈴強調,「未來我們會持續監督市府是否按著計劃做,例如違章工廠的拆除和搬遷期程」。

 

無論如何,由內政部、審查委員、台中市府和公民團體合力,共同寫下的正向案例,讓國土計畫往前邁進一步。「真的好好做,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典範。」賴美蓉說。

 

「全國國土計畫」正式公告了,接下來的挑戰正要開始,面對龐雜的土地清查、使用規劃,台中市可以說是先邁出一步。

延伸閱讀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2017-08-30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2017-10-17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17-10-12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2017-08-28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201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