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資產重估讓淨值倍增的藍天,間接讓IFRS未演先轟動,在即將全面接軌的新會計制度下,不僅對財報的認知,甚至對股票的評價都將與過去截然不同,唯有做好準備的投資人,才能成為IFRS時代的贏家。
為與國際會計制度接軌,國內上市櫃公司將於二○一三年起,採用新會計制度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新制上路,對企業影響層面廣泛、利弊參半。
首先,企業經營者為避免會計新制影響帳面價值,必定將以更繁複方式,進行財務認列。對投資人來說,未來看財報,不但相關知識要更充足,還得花更多心血去理解其中內容,才能釐清公司整體營運樣貌。
其次,企業為順利在表定時間內,完成IFRS導入工作,資訊系統商業務量暴增情況史無前例,有機會成為IFRS制度下最直接受惠者。
另外,產險業者原須提列天災特別準備金,在新制實施後,該金額可回沖至盈餘內,包括台產、第一保獲利都將吞下大補丸。企業實施新制,公司資產須按照公允價值評價以反映實際市價。國內擁有大筆土地資產的老牌企業,身價倍增,也成了市場注目焦點。
新遊戲規則下的資本市場,投資人要如何因應,並從中尋找新機會?《今周刊》特別專訪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台壽保投信總經理陳翠芝,及獵豹財務長郭恭克,透過三位專家精闢解析,讓投資人在第一時間內,搶先了解IFRS,並從中找對投資方向。
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 不隨時間折舊 土地最值錢
傳統會計基本上採取保守原則,因此,未實現利益不認列、但未實現虧損就要認列。IFRS制度強調透明,所以未實現損益必須按照市價認列,讓投資人對公司資產價值有貼近市價的概念。一旦實施,對企業影響正反兼具,但整體而言,正面效應將大於負面效應。操作題材上,則以價值型股票較為有利。
就企業財報角度,影響最大的在資產負債表,特別是長期資產變化部分。長期資產簡單講,包括有形的土地、廠房、機器設備;無形的商標、專利或版權等。實施IFRS後,這些長期資產就會隨著市場價格波動,過去只認列未實現虧損情況將轉變;新制上路,開始認列未實現利益,對部分企業來說,就有資產價值提升效果。
例如,土地、機器設備及廠房價值,未來將按照市價計算。不過機器設備購置後,不僅不可能漲價,每年還要提列折舊,不像土地資產,不但沒有折舊問題,價格還可能隨著時間拉長,一路上漲。講得更直接一點,食衣住行中,大概只有住的部分,會隨時間流逝而有資產增值效果。
目前市場上,土地資產題材可分兩部分來看,一、在大陸精華地段有自有店鋪;二、在國內有大筆土地資產的企業。像資產股最大代表作藍天,重估公司在大陸多筆不動產價值,因精華地區價格上漲、比當初購入成本還高,在IFRS準則下,就有利提高公司每股淨值。
另外,楠梓電轉投資大陸滬士電子,在昆山快速發展下,土地增值利益也為公司帶來可觀利潤,也成為近期熱門中概資產股。還有大潤發,店面多在大陸商業區,土地資產上漲幅度大。但要注意,大潤發土地增值收益因持有股份關係,不能直接反映至潤泰全、潤泰新。
國內部分,一般人較熟知的資產股,像中華電,光是土地帳面價值就超過百億元;另外,裕隆在新店有一萬三千坪土地,國產在南港約有一萬坪土地,至於台肥除了在南港擁有三萬六千坪土地外,台北縣部分土地資產也超過二萬坪。還有像「士林三寶」,士紙、士電及新紡,土地資產全集中在台北市士林區,題材性佳。
近幾年,台灣房地產價格以台北縣市精華地段漲幅最大,其他地區價格上漲並不明顯,市區、郊區土地差別更大,在計算潛在利益時要區分清楚。換言之,若以公允價值法評估,企業擁有台北市土地資產愈多的,在IFRS準則下價值愈高。像三洋在新莊就擁有大筆土地,未來可留意。不過,這些耳熟能詳的資產股,近期股價也有反映,目前價位並不便宜。
另外,土地資產又可分為自用或投資用,兩者都可選擇要以歷史成本法、或公允價值法認列。不同的地方,在於自用土地資產(如廠房)影響到的是每股淨值,而投資用土地資產,才會影響到每股盈餘,這部分也提供投資人作參考。
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
「IFRS上路,對企業影響好壞都有,股票操作上,以價值型股較有利。」 (攝影/陳永錚)
▲點擊圖片放大
台壽保投信總經理陳翠芝 依公允價值認列的金融商品 將是新挑戰
IFRS的影響主要有三大面向,第一是金融商品的投資必須依公允價值認列,這部分變動與現行制度有很大區別。目前依據三十四號公報,業外投資通常以「備供出售」科目列在資產負債表裡,且企業的投資部位通常為股票、基金這類有公允報價的資產,未來一旦改以公允價值認列在損益表上,勢必造成企業獲利劇烈波動。
因此,合理推測企業導入IFRS前,會預先處分掉部分投資部位。若不處分,所有投資項目在IFRS制度下,都得依公允價值揭露在損益表上,獲利隨著價值波動做調整,這樣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將難以承擔,因此現在仍在研擬相關施行細則。
第二是藍天所引發的資產重估議題。根據過去經驗,會計原則不會強制企業做資產重估,只要帳列資產的成本價值即可,通常都是有增資需求或其他計畫,企業才可能進行重估。但IFRS其實也沒強制企業做資產重估,因此,可作為判定經營者心態的一種指標。
事實上,企業不做資產重估會較合乎邏輯。因為這樣在資產變現時,認列的獲利將是處分價與當初購置成本之間的價差,計算下來,會比企業做資產重估後,資產變現只能認列處分價與重估價的差額來得多。
換句話說,在正式施行IFRS前,企業選擇資產重估,可能的原因是淨值較低,另外也可能是想要藉此炒作題材。
短期來看,現階段資產重估的確能使淨值倍增,讓企業看似非常有投資吸引力,但按邏輯,企業不做資產重估可能性較高,畢竟一次性大額挹注到損益表的獲利,遠比做資產重估,提升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要來得震撼,對股價的激勵程度相信也會有所不同。
最後是退休金的部分,可歸類為未來會發生,但目前尚未支出的費用。現行制度下,退休金是提列在負債緩衝區,但採行IFRS後,退休金的提撥將直接認列為費用,此舉也會造成負債增加、淨值下降的負面影響。
三個項目中,固定資產及退休金只會在首次採用IFRS時有影響,反倒金融商品的影響性持續,是目前市場最關注的焦點。
尤其二○一三年全面接軌IFRS,企業若不及早在二○一一年處分金融資產,在改採公允價值記帳後,必將大大影響二○一二年及二○一三年的年報。換言之,投資人在明年金融市場上得謹慎操作。
IFRS的精神在於忠實報導企業狀況,現在還不確定是否會有施行細則出爐。但可百分百確定的是,未來想在財報中,看出企業投資價值,唯有努力學習一途。
台壽保投信總經理陳翠芝
「企業選擇資產重估利益,不如一次性認列對獲利效果挹注大。」 (攝影/林煒凱)
獵豹財務長郭恭克 土地無開發計畫只是帳上富貴
現階段市場上關於IFRS的注意力,都是放在資產重估題材,但是「企業並不會因為會計準則改變,而增加企業價值」,會計準則充其量只能稱為傳遞資訊的工具。
簡單來說,企業就算將其土地、廠房做價值重估,使資產帳面淨值大幅躍升,但企業實質價值卻毫無影響,這是在炒作資產股氛圍中必先釐清的觀念。
其次,內外部資訊的不平等也須納入考量。一般來說,內部人對資產的公允價值了然於胸,而外部投資人卻往往不得其門而入。這樣的情況下,內部大股東若覺得企業股價有被低估的嫌疑,按理會在資產重估消息發布前,先回補籌碼,才好賺一波利多題材。
顯然,若股價短暫激昂後反向走低,就可合理懷疑內部人藉資產重估題材,趁機出脫股票以賺取價差。
若要免遭荼毒,得留意台面上的資產股,是否有密集性的買盤出現。若是如此,極有可能主力籌碼已經預先卡位,炒作資產重估的意味就很濃厚。
因此,在正式導入IFRS前,企業自發性以公允價值做資產重估,題材性將遠超過實質性,對股價的影響也會較為短暫。
其實,企業的投資價值來自於盈餘的創造,特別是現金淨流入的部分,資產多寡反倒不是投資的首要考量。
除非企業對資產有明確的處分或是開發計畫;若無,就算帳上擁有許多二、三十年前以超低成本購入,至今公允價值不菲的土地,但企業卻一直沒有明確的開發計畫,只是年年放出資產題材利多,這樣對財務體質的改善根本毫無幫助。資產被擱置、不被活化,最終還是無法為企業「下蛋」,為企業做出貢獻。
所以,企業資產重估,可當作影響短期股價的題材去操作,或許還可賺取短線的價差。但若要長期投資,還是得回歸企業的本業經營。
值得一提的是,因導入IFRS而讓每股淨值大幅提升的情況,並不代表該企業的投資價值就會水漲船高。畢竟,負債並不會因為資產重估而降低,再從另一個層面來思考,淨值提高連帶股東權益增加,造成股東權益報酬率下降,對於企業評價的效果此消彼長。換句話說,資產重估對企業評價的影響並非是絕對正面。
企業價值絕非等同於企業淨值,而是決定於獲利能力、產業位置及管理能力。一家值得投資的企業,其價值可能會是淨值的好幾倍;相反地,企業徒有高淨值卻無法為股東創造獲利,就算擁有大規模土地或不動產,光是變現也得付出時間及交易成本。投資人切勿被重估後的「淨值大躍進」,混淆了正確的投資判斷,也才能在IFRS制度下,邁開成功的第一步。
獵豹財務長郭恭克
「企業真正的價值,在獲利、管理能力及產業地位。」 (攝影/陳永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