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最近很熱鬧,一下要更改上市公司私募制度,嚴格限制體質健全的公司不得私募;一下又退回力晶、南亞科上百億元的增資案;但是金管會主委辦公室卻是安靜得出奇,新主委陳裕璋葫蘆裡在賣什麼藥?
金管會近來二度出手,一會兒放話要邀請學者討論嚴控上市公司私募氾濫的情況;一會兒金管會下屬的證期局又嚴格把關,退回力晶、南亞科的增資案,接任主委二個多月的陳裕璋似乎動了起來。
但實際情況是,陳裕璋把自己鎖在主委辦公室當宅男,不接電話、盡量少開會,事情都由新設的「主管會議」自由發揮。
不接電話 他就是不接電話
馬政府舉著「改革」大旗拿下政權,陳裕璋頭上頂著馬家軍光環,身上流著正統「馬血」,外界對於「後陳冲時代」的陳主委充滿期待;不料兩個多月過去了,金管會靜悄悄,許多人不禁納悶新主委葫蘆裡賣什麼膏藥?
金管會從二○○四年成立以來,歷任主委從龔照勝、呂東英、施俊吉、胡勝正、陳樹到陳各領風騷,三不五時躍上媒體版面成為焦點人物,唯獨陳裕璋的金管會,新聞熱度遽降,幾乎讓人忘了它的存在。
陳裕璋鐵了心讓自己變成新聞絕緣體,上任二個多月,從來不接記者電話;陳主委手機永遠都會響,但始終無人接聽,媒體想私下對話,門兒都沒有。
有一回陳裕璋罕見地出席喜宴,趁著現場酒酣耳熱,記者擠到他身旁,笑著臉情商專訪,希望陳能夠談談施政方向以及願景,「我不接受專訪的」,陳裕璋一句話打發了所有專訪的要求,追加一句,「少說話,多做事。」
對照陳裕璋「冷冰冰」,「熱乎乎」的陳冲擔任金管會主委時,無論是在開會、用餐或者遛狗,只要記者留言,十之八九都有回電;陳冲博學多聞、口才便給,記者採訪他不愁沒有文章可作。陳裕璋號稱「省話一哥」,能夠少說的,絕不多話,他主持記者會頻頻斷訊、冷場,現場陷入無以為繼的尷尬氣氛。
陳裕璋是「媒體寵兒」,習慣高曝光率也注重媒體溝通,凡是與金管會或他個人有關的剪報,陳冲總是一字一句細讀,有時會批註意見,必要時甚至發布書面說明或澄清。
陳裕璋面對媒體只有四個字——笑罵由人,與他有關報導都如「石沉大海」沒有回應,金管會新聞室每天照例將剪報送進主委室,至於陳裕璋究竟看了沒有,有何感受,統統不可考。
陳裕璋不僅「躲」媒體,對立委們似乎也避之惟恐不及,陳冲經常穿梭國會各黨團辦公室,幾乎踩平了立法院門檻;陳裕璋則授權副主委吳當傑充當「分身」,代他經營國會關係,而他本人只在「必要」時露臉,所謂「必要」指的是正式、禮貌性的拜會,立院院會(委員會議)備詢,或出席執政黨立院黨團說明重大政策等。
另外,陳裕璋也不跑行程,外界邀約演說、公聽會、研討會,甚至跨部會協調會議,多由吳當傑代理出席;避開鎂光燈、遠離人群、凡事不沾鍋,看來已下定決心成為史上最沉默的金管會主委。
陳裕璋對外寡言,對內也不多言,他自詡「政務官」具備格局,意思是,「主委」不會跟「局長」搶著做事,也不幫局長、組長看公文;因此陳冲時代,公文堆得比山高,陳裕璋減量一半,只有半山高。
▲金管會很熱鬧,陳裕璋卻是冷冰冰。
但求無過 做不做事不要緊
另外,所有例行、常態性屬於「事務官」層級的事務,都由事務官處理,他設立「主管會議」,兩周開一次會研商各局業務或提案,由「常務級」的副主委吳當傑主持,政務副主委李紀珠與其他專任委員因為都是「政務官」,一律拒於門外。
陳冲主政時,親力親為,大小政務一把抓,委員們被冷落在一旁,副手與局長們也經常深感「若有所失」;陳裕璋「抓大不抓小」,新設「主管會議」重用吳當傑統籌會務,事務官員彷彿重新找回定位。不過委員會議功能嚴重弱化,恐怕連橡皮圖章都比不上了。
其實,陳裕璋近乎「自閉」的謹言慎行,不僅符合馬家軍風格,更證實他是如假包換「國王的人馬」。馬政府調走高知名度的陳,換上隱形人般的陳裕璋,目的不在於改造金融市場面貌,而是「看管」金管會,免得鬧出亂子,影響五都選情。
金管會一直是最會製造「茶包」(trouble,麻煩)的部會,從扁政府到馬政府,歷任閣揆對於金管會都是「戒慎恐懼」,生怕不小心踩到地雷。陳裕璋上任後,三令五申要求「安定」,強調施政以例行性政務為主,「不要惹是生非」,舉凡重大議題或敏感案件都必須慎重拿捏分寸,以免引起爭議,最重要的是絕不能上報(媒體)。
至於金融業界層出不窮的意見、批評或者提案,陳裕璋也指示各業務局局長、副局長「想辦法溝通協調」,言外之意是,有話關起門來說,別公然放炮。
陳裕璋上任之初,媒體曾以「新任主委面對的難關」為題,列舉南山案、國華人壽標售案、開發金購併金鼎證案等多宗重大金融案件,期望新官上任三把火提出解決方案,可惜的是,在「但求無過,只求安定」的陳氏施政風格下,這些陳年舊案短期內恐怕仍無法「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