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還是本國銀行自己在玩的銀行產業,因為四大外商銀行在台分行數逼近兩百家,生態出現變化。國泰金嗅到危機,以一百二十九億元吃下中聯信託,大大超出市場預期,凸顯本國銀行競爭成本飆高的事實。
會議一開始由金控策略長李長庚提出報告,李長庚分析後建議積極競標,結論馬上獲得全體董事共識。但出價多寡,因為看法分歧,最後才由蔡宏圖裁示,以一百二十九億元的賠付金額,高成本投標。
十月二日下午開標後,國泰金順利拿下中聯信託,但與前年購併第七商銀比較,兩年前國泰金只以每家分行一億餘元收購第七商銀,現在一下子加碼到每家分行成本三.七億元,引起市場一片譁然,搞不懂向來穩健保守的國泰金,葫蘆裡賣什麼藥。
外銀是最大競爭者
國泰金最近兩年定下朝國際級區域金融機構的發展目標後,原本希望緩步前進,但去年九月渣打銀行以溢價近四成,宣布購併新竹商銀,國泰金開始察覺國內金融市場已出現變化,因此加快腳步,將外商銀行列為單一最大競爭對手。
根據國泰金評估,外銀在亞洲的最大戰場為中國大陸,但中國對外銀的開放速度太慢,內地業務擴展樣樣仍須審批。相對的,台商市場相當龐大,以外銀的資產與人力,只要站穩台灣市場,就等於吸收中國台商客戶,最後國銀的核心競爭力勢必被侵蝕,國銀不僅走不出去,連待在台灣也別想高枕無憂。
荷蘭銀行標下台東企銀後,國泰金的態度更加積極,隨即參與花蓮企銀標案的實地查核。不過,因為對花企資產品質不甚滿意,最後作罷。對於接著而來的中聯信託標案,國泰金也就變得更加勢在必得。
中聯信託標售案公告後,蔡宏圖指示李長庚籌組評估小組,由金控綜合企畫處協理、國泰世華銀行風控長劉奕成負責實地查核。為了降低市場側目,查核過程相當低調。
只是中聯信託淨值缺口約達兩百億元,評估小組建議的投標價區間,又介於一百二十億元到兩百億元,幅度相當大。部分金控董事認為,以過去問題銀行標售的經驗,只要以高於一般銀行可能投標的賠付一百七十億元到一百八十億元價格出價,應該就可以成功得標。
但也有董事堅持,既然是志在必得,又穩賺不賠,就應該以高價搶標。在避免外銀挖牆腳,以及希望提高大台北都會競爭力的考量下,蔡宏圖沉思幾秒後,決定以一百二十九億元出價。
假想勁敵匯豐銀未出手
據了解,在外傳的潛在競標者中,國泰金只視匯豐銀行為強勁對手,匯豐銀行也是國泰金認為最有可能出高價的一家。至於台北富邦銀行及上海商銀等銀行,國泰金反而覺得,對購併中聯信託並沒有急迫性。只是匯豐銀行最後縮手,讓國泰金相當訝異。
國泰金以實際行動,展開對外銀的全面反擊,金融人士認為相當合理。中央存保公司總經理陳戰勝就直言,「最近幾個案子,外資都很積極,國泰金敢出高價的關鍵,就在外商銀行帶來的壓力。」
根據金管會統計,花旗銀行購併華僑銀行、渣打銀行購併竹商銀、荷蘭銀行標下東企之後,四大外銀(另一家為豐銀)在台分行家數已達一百九十六家,逼近兩百家。
例如,參與標案的上海商銀屬於中型銀行,雖然希望增加營業據點,但對分行沒有迫切性,因此估價較為保守。相對的,中聯信託只有分行執照的單一賣點,反而吸引國泰金,認為可以讓他們省掉不必要的麻煩。
李長庚就說,實地查核後才發現,中聯信託現有的十五家分行,以及已裁撤的五家分行執照,幾乎都在台北縣市,剛好彌補國泰世華銀行據點分布的不足。亦即,中聯信託分行的搬遷成本最低,最快一到二年,最慢三到四年就可獲利。
國泰金同時評估,一家坐落於台北縣市的分行,盈餘貢獻度可以是其他地區的三到五倍,目前各銀行在台北縣市的分行家數比率,平均都在六成左右,合併中聯信託前,國泰世華銀行只有不到五成。因此,迫切性絕對較其他本國銀行高。外界認為國泰金買貴了,就長遠利益來看,其實這個價錢並不算高。
金融開放呈單向傾斜
國泰金向來是金融產業的指標,高價買下中聯信託後,外界已在觀察國內金融市場的變化。金管會主委胡勝正最近透露,明年起,若無重大經濟突發情事,銀行體系將趨穩定,金管會也要開始推動銀行朝國外市場發展等計畫。
不過,國銀無法西進,等於斷手斷腳,反倒是外銀可以藉開放搶食國銀的市占率,國內金融市場形成單向傾斜發展。國銀對國內市場的捍衛因此更加急迫,想要保有市占率,付出的競爭成本恐怕會愈來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