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冲執掌合庫董座期間,專業及形象俱佳,突然被撤換,外界多以「不夠綠」解讀,但執意引進法國巴黎銀行入股合庫,「忘了官股董事長的分際」,恐怕才是這次行政院開刀的主因。
陳冲這句「後會有期」不是隨便說說;一位不願具名的財政部高層說,「二○○八年在即,所有在綠營執政時做過官的藍營人士,都在思考『如何切割』的問題,民進黨這刀一劃,剛好解決了陳的頭痛問題,讓他一下子血統純正起來,二○○八年之後,誰敢說他不是財經部會首長的熱門人選?」
陳冲會不會當上二○○八年的財經部會首長當然還屬未定之天,但民進黨這一舉,看似把陳冲推落谷底,卻也讓他有了轉圜餘地,也讓陳下台前對媒體說的最後一句話「後會有期」,平添想像空間。
入股案做過頭 政院不悅
當然,執政黨給陳冲這份「意外的耶誕禮物」恐怕還是讓他覺得委屈。但據熟悉內情人士透露,除了政治考量,一意孤行引進法國巴黎銀行成為合庫惟一接觸的入股對象,「忘了自己身處官股銀行,董事長不過只是官股代表的分際。」恐怕才是這次行政院刀起刀落的主因。
事實上,為了引進法國巴黎銀行,陳冲與財政部之間的拔河角力,已經多時。但礙於陳冲在外形象好,口才便給,台大法研所畢業的他,開口閉口都能引經據典、引述憑之有據的條文,加上謙謙君子的外型,幽默風趣的言談,在金融圈甚至有「才子」雅號,粉絲眾多,是讓財政部明明覺得於理有據,卻遲遲無法動刀的主要原因。
這次陳冲誰都不要,惟獨對巴黎銀行情有獨鍾,也是早有淵源。早在三年前時他任財政部次長,和前財長林全一起到歐洲招商,途中就與巴黎銀行一拍即合,後來陳冲職務輾轉,到最後上任合庫董事長,再談的,還是巴黎銀行。
問題是,合庫是一家才剛剛跨過民營化門檻的官股銀行,官股還持有合庫高達四二%股權,陳冲只是官股代表董事長,凡事必須先和官股商量,尤其釋股大計非同小可,除了必須經過立院這關,還得杜各大財團悠悠之口,如果執意跳過公開招標的程序,直接找上巴黎銀,財政部肯定備受外界撻伐。
但在陳冲青睞下,合庫和巴黎銀的合作案持續如火如荼進行,去年底,陳冲在合庫保經開幕酒會上,巴黎銀行台灣區負責人季赫得(Christian Giraudon)也宛若半個主人一樣出席,席間問到和巴黎銀的合作進度,陳冲一開心就脫口而出,「就像小姐談戀愛一樣,很多事情只能做,不能說」,據悉這席話,「讓高層很感冒」。
三番兩次明示暗示無效,為此,八月底蘇揆找來陳冲懇談,蘇揆當時態度已經很直接,話說得也不輕,據陳轉述,連下台的可能去處為「政務委員」都說出來,顯然談話氣氛不會太好。
站在陳冲法律人的角度,官股釋股本就無所本,沒有明確的遊戲規則,合庫辛辛苦苦找來巴黎銀行,是全球排名前十五大的金融集團,信譽卓著,這樣的聯姻對象,主管機關本應樂見其成才是。
於是乎,除了釋股之外,雙方所有能做的合作計畫,持續進行。十二月一日,雙方合作進一步台面化,浩浩蕩蕩宣布將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在國內收購一家投信,雙方開始資產管理業務的合作,當時就有金融圈人士冷眼看待陳這項舉動,因為將來只要合庫宣布購併這家合資公司,巴黎銀行就達到入股的目的,不需要經過立法院等關卡,陳冲拐個彎,顯然沒有把財政部的意見「聽進去」。
財政部當然不會不懂,眼見陳冲不顧勸阻,直接挑動敏感神經,這件事也成了陳冲下台的最後一根稻草。
下台論藍綠 執政黨喊
合資公司成立當天,陳冲對財政部的態度直言,「要看財政部到底怎麼訂定遊戲規則啊?」言下之意對財政部沒有法令依據的反對,頗不以為然。
而就在同一天,財政部高層卻潑冷水,言明「想談入股,至少是一年以後的事」,雙方雖未正式開打,但已經聞到濃濃煙硝味,也可預見陳冲下台一事,至此已成定局。
陳冲雖說自從八月底會見蘇揆之後,「沒有再接獲任何指示」,但事實上,下台前一個禮拜,一位合庫轉投資的金融機構負責人,設宴宴請大股東,席間,陳冲就曾經暗示自己恐怕即將下台,顯然對自身前途,了然於胸。
果不其然,一個禮拜之後,人事案下達,陳冲下台拍板定案,而合庫與巴黎銀之間談了二年多的合作,恐怕也會隨之畫上休止符。
外界把陳冲下台的主因,用最簡化的方式,直接以藍、綠劃分,但一位民進黨立委不以為然地說,陳冲在民進黨任內任財政部政務次長,二○○二年甚至當上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大位、合庫董事長,上台時不說政治,下台就論藍綠,「怎麼公平?」
無論引進巴黎銀行的過程究竟有無瑕疵,但過去以來,陳冲的專業確實值得肯定。他聰明、靈活,論起理來邏輯清楚,不用疾言厲色,就讓在他底下做事的人戰戰兢兢,合庫五位副總其中一位就坦言:「大家(指五位副總)其實都怕他。」他眼睛一瞄,所有事情彷彿都會現形。
有一次,素有「鐵娘子」封號的銀行局副局長鐘慧貞應邀來合庫演講。演講前,接待人員問她還需要準備什麼,鐘慧貞回答:「什麼都不用,只要陳不來聽就好,他坐在下面我壓力太大……。」陳冲的專業與聰明可見一斑。
不過,陳冲幽默自嘲的功力,讓他不因專業度高就與外界產生距離,也是他這次下台,許多人為他叫不平的主因。
這次人事案宣布隔天,陳冲還得面對外界,親自主持股東臨時會,換做別人,不免覺得難堪。
但是陳冲還是不改幽默本性,當天一早八點,人已經坐在辦公室內看報,合庫所有副總說好一起來跟這位即將打包的老長官致意,一進門,正當不知從何開口,陳冲自己就指著報紙說:「來得正好,我正在看我自己的新聞。」自嘲一句,頓時化解大家的尷尬。
又例如,股東會當天人事案見報,但大家對下台原因各自解讀,陳冲自覺裡面有許多不對的地方,他沒有譴責媒體,反而向媒體記者表示,「你們一人一套版本,剛好我這裡也有一套版本,等一下講出來讓大家做參考。」輕鬆帶過。
也因此,有人形容陳冲是金融圈的「林全第二」,同樣的高學歷、高能力,同樣翩翩外表,同樣媒體寵兒,也同樣下台時讓許多人為之叫屈,只不過,專業不一定就代表行事的程序一定正確,能力也不必然就表示絕無私心;有些問題,恐怕還得時間來證明。
為合庫打底 成績待公評
陳冲下台,外界開始細數他在合庫的豐功偉業,封他為「十倍獲利董事長」,因為合庫二年前稅前盈利僅有十億元,今年可以賺上百億元,成長速度驚人,但事實上,一位合庫高層表示,合庫是大型行庫,百年老機器想要短期內成長十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帳上之所以會出現十倍速驚人成長,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二年前大幅打呆,並且一次認列七十幾億元虧損,讓合庫的逾放比一下子降到三%以下,也因此付出獲利難看的代價。
包袱減輕之後,今年合庫才有機會晉身百億元俱樂部。不過,這位高層也說,合庫是國內最大銀行,獲利能力本就不錯,每個月提存前能賺上十五億元,明年如無意外,全年獲利更上看一百五十億元,「但這算不算下任董事長許德南的功勞呢?」明眼人一看便知。
不過,陳冲在合庫董事長任內確實頗有功績,他讓合庫順利上市,成功民營化,與農民銀行合併也順利進行,讓合庫一躍成為國內最大銀行,這些為基本體質「打底」的工作,才是真正長期績效,外界應該著眼於此,才能真正給陳一個公道客觀的評價。
/小檔案/
陳 冲
出生:1949年
現職:合作金庫董事長
學歷:台大法律研究所
經歷:證交所董事長、財政部次長、金融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