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金與彰銀一比一換股的消息引起市場軒然大波,其實,一向精打細算的吳東亮原本只是想放出風向球,試探外界對於對等合併模式的觀感;沒想到,外界把焦點全放在換股比例上,平白惹來市場、財政部乃至於立委諸公的質疑。
十月二日星期一,報紙斗大標題寫著「台新金與彰銀換股朝一:一方向努力」,台新高層主管神色凝重地拿著新聞影印本一讀再讀,一邊趕著參加由金控總經理陳淮舟臨時召開的緊急會議。同時間,祕書也忙著把新聞傳真給人在國外的董事長吳東亮,看完報導後吳東亮大吃一驚,立刻指示一定要以最快速度發出澄清稿。
當天,金融股受到渣打銀行以每股二十四點五元高價購入竹商銀的消息激勵大漲,台新金控以漲停作收,收盤價十七點九元,而彰銀收盤價則為二十點九元,雙方價差達三元之多。此消息也引得彰銀工會以相當強硬的態度發聲明稿,痛斥這種換股方式根本就是「吃人夠夠」;而十月三日財政部也說「不可能,光看現在的市價就不止了,雙方換股怎麼可能一比一。」
面對彰銀工會反彈、財政部明確表態反對,台新金控高層私下表示,「我們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連財務顧問都沒聘,怎麼可能談換股比例?」
主張對等合併 台新無意再付溢價
據了解,台新金控內部透露出的訊息是「對等合併」,但不知哪個環節出現落差,「對等合併」變成「換股比率一比一」,台新金控被K得滿頭包,再解釋也是枉然,只得選擇閉嘴發聲明稿,盡量低調處理就好。
美林證券執行副總裁程淑芬研判指出,「這篇新聞所透露出來的訊息,應該是指台新金控希望與彰銀的換股模式採取『對等合併』。對等合併的意思是,不論財務顧問公司是以市價、淨值等各種方式估算兩家公司,以算出後的價格進行換股,賣方不再有額外『溢價空間』(premium)。」簡單舉例,若財顧公司算出彰銀價格為十五元、台新價格也值十五元,那麼雙方就是以一比一進行換股;假設彰銀價格為二十元、台新價格為十五元,台新就以四股換彰銀三股。
至於台新希望採取「對等合併」的主要原因,消息人士推測,應該是因為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台新金控以每股二十六.一二元、總金額達三六五.六八億元的高價標下彰銀十四億股乙種特別股(取得彰銀二二.五%股權),當時彰銀股價才十八元多,換算溢價空間達四○%以上;如今面對「換股比例」問題時,台新現在的股價卻比彰銀還低,倘若再加上溢價,那麼台新得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也就是說,合併案裡常見的是賣方可以拿到比市價還要好的價格。如渣打銀行宣布以每股二十四點五元收購竹商銀,而九月二十八日竹商銀的收盤價才十七.四五元,溢價高達四○%,整體收購價格更是為竹商銀淨值的二.三倍。
近年來所謂的「對等合併」不僅在國外愈來愈常見,國內也不是第一樁,北商銀與建華金控去年八月即是進行所謂的「對等合併」,直到今年兩家銀行才正式合併,同時更名為永豐金控。
然而,不管台新金控與彰銀如何計算換股比例,這個方案終究還是得送進立法院獲得立委諸公點頭才行。財政委員會裡執政黨立委大多趨向贊同此合併案,但也都有「先決條件」。
官股不願賤賣彰銀 合併案成不成還得立院通過
余政道指出,台新金卡債問題應該先解決;江昭儀強調,彰銀應該以高於市價的價格計算換股比例;林文郎則說,淨值應該要占計算基礎中較高的比率。
不過,對此合併案持反對立場的立委也不少。立委費鴻泰認為,財政部讓台新金標下彰銀的決策過程沒到立法院報告清楚,很難讓人接受這個合併案;立委黃義交也表示,財政部對當初標售過程交代不清,是否有五鬼搬運值得調查,同時應建立官股標售的遊戲規則,才能進行這個合併案。
此外,立委劉憶如則對於「財務顧問公司」提出疑慮,「若財顧公司各為其主,算出來的價格不合理,誰能當仲裁者?」她認為,不管要用什麼模式來換股,就是不能賤賣國家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