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買,隨便買,不要賣!這句話當然有錯,錯在隨便買,事先沒想清楚,最後認賠出場乃必然結果。
以前有本暢銷理財書,鼓吹長期投資,最常引用一句話:隨時買,隨便買,不要賣!這句話當然有錯,錯在隨便買,事先沒想清楚,最後認賠出場乃必然結果。
最簡單的例子,這十幾年來台股的股王都是電子股,而且是處於成長階段的公司。
高成長可能是政策剛改,產業由實驗室走到工廠,像這兩年的太陽能,因德國的綠黨堅持與美國加州的追求時髦,拿所有納稅人的錢補貼少數使用者才有實用的機會;也可能是新的應用創造需求,像手機的照相功能,從炫耀目的變成標準配備,需求在三年內從零成長到數以億計;或者產業領導者凸搥,讓出市場空間,像之前英特爾力拱Rambus這個阿斗,才讓台灣晶片組廠商有躥起機會,不光威盛當股王,揚智與矽統也快活了好幾年。
不過等到熱潮一過,也就是當初買進的理由消失了,甚至只是稍稍減弱而已,就該離場;如果那些理由依然有效,就繼續抱著吧!
上周處分南亞,並非前景展望有疑慮,而是任務完成身退。建立投資組合時,寄望它提供現金收入並扮演基石。我們今年收到五萬兩千五百元的現金股息,南亞貢獻了三萬七千元;另外無懼股市波動度加大,兩次單周跌千點,淨值並未重傷,主要是南亞之功。但剩下四個月,要努力達成一八%獲利目標,故賣出南亞,改採較積極策略。
台灣金融業整頓近尾聲,只要帳打乾淨,明年起就會賺大錢。該選哪家?國泰最好,可是它沒出大問題,所以股價也沒跌,占不到便宜;台銀、兆豐、合庫這幾家很大,可是官股習氣不改,缺乏核心競爭力;所以,回頭買台新金控。
這家銀行壞消息多,過去十年消費金融成長最快,今年也因此最被看衰。高價買彰銀,一度有流動性危機,被迫開山海關引新橋清兵入關。外資寫報告,只有建議賣出,沒人敢買。
買的理由除了一向與外資對作賺錢快這歷史法則外,還有兩個基本原因:他們是亞洲地區最具活力的銀行,這優勢沒因為卡債問題有所改變;區域內銀行整併,價格都在帳面值兩倍以上。台灣金融股股價偏低,只能說是阿扁效應所致,只要陳總統不宣布改制稱帝,總有下台一天,問題迎刃而解。帳上還有現金,再加碼十張台新金。
一百萬元投資組合
公 司 代號 股數 成本 市值('06 8/22)
台新金 2887 30,000 504,000 483,000
榮 運 2607 15,000 244,500 233,250
南亞科 2408 10,200 200,500 218,790
共 計 949,000 935,040
帳戶餘額 76,191 投資現值 1,011,231
投資報酬率 1.12%
註:1.本組合以一年為期,投資報酬率目標18%。
2.8月22日再買進台新金10000股,手續費(0.1425%)229元,已自帳戶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