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金控十六日開始收購香港港基銀行股權,緊接其後,市場開始注意備妥購併子彈的兆豐金控,是否會搶搭收購香港中小型銀行的列車?至於收購標的則以廖創興銀行(1111 HK)最看好。
而不甘示弱的兆豐金同樣有意趕搭 CEPA 列車,前進香江,本月初順利完成二億美元的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募集,市場判斷,兆豐金的購併行動已箭在弦上,很快就有結果。
港銀行投資中國門檻低兆豐金有意進軍香江
為了拓展台商客戶,兆豐金除了透過旗下中國國際商銀與大陸台資的華一銀行進行策略聯盟,也很有意願準備透過香港、直接進軍中國內地市場。兆豐金發言人、副總經理謝劍平指出,目前已有投資銀行在牽線,想要促成兆豐金購併港資銀行,但迄今都尚在資料評估階段,未採取實際行動。
中國政府為了振興香港經濟,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所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簡稱緊貿安排,CEPA )。 按緊貿安排規範,香港銀行和財務公司進軍內地市場的資產規模只要六十億美元,僅達外商銀行進中國標準的三分之一,寬鬆甚多。
此外,緊貿安排又降低香港銀行內地分行申請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資格條件。緊貿關係安排還同意,「香港銀行在中國內地設立合資銀行或合資財務公司,或香港財務公司在內地設立合資財務公司無需先設立代表機構。」意即香港金融機構投資中國內地銀行,可以開辦合資銀行及合資財務公司,不必像彰化銀行等台資銀行要先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然後,再苦哈哈地等著中國當局核准其分行設置許可。
有了中共政府的政策支持,香港銀行進軍中國市場的投資成本明顯降低,投資回收又快。這使得收購香港銀行變成是快速進入中國市場的策略,理論上,香港銀行業應該是國際金融圈炙手可熱的購併標的。
台資銀看上台商市場 購併港銀借殼進中國
不過,實情並非如此。首先,外商購併香港銀行並沒有意義,因為香港本地金融市場已經飽和,除非有像台商這種立即的客戶群可以開拓,否則外商銀行進軍香港金融業幾乎無利可圖。然而,拚台商客戶,外商絕對比不過台灣的銀行業者,因此,有意購併香港銀行的業者,幾乎都是台資銀行。
再看香港目前銀行界的生態,基本上是匯豐控股一家獨大,吃掉香港近一半的金融市場,香港最大華資銀行恆生銀行則於一九七○年代被匯豐購併了六四%股權。至於老牌的渣打銀行創立於十九世紀,現在仍為香港的發鈔銀行,這三家大型銀行被台資合併的機率都甚低。
至於中國政府主導的中國銀行(香港)以及工銀亞洲(中國四大銀行之一中國工商銀行的香港子公司),流通在外的股權頂多兩成,外面的人想購併也不得其門而入。而股權相對分散的東亞銀行,在中國內地分行數居香港金融界之冠,不過,該行主席李國寶是香港立法局指定席的議員,其家族在台面下持股相當穩固,其他銀行沒事應該也不會招惹這家強勢背景的港資銀行。
在中小型銀行方面,紅色資本家中國榮氏家族的中信國際金融、傳聞與某些幫會有關係的永隆銀行、剛收購浙江第一銀行的永亨銀行、以及香港消費金融利差最大的大新金融,都因後台強硬或業績相對出色,並沒有出售的打算。這使得台資若要購併香港銀行,唯一的可能機會只剩下廖創興銀行。
購併廖創興銀行 台資銀惟一機會
廖創興銀行有限公司(廖創興銀行)創立於一九四八年。主要股東廖創興企業持股四五.一一%股權,為廖創興銀行最大股東。廖創興企業主要投資發展住宅與商業地產項目,於七二年成為香港上巿公司。
七三年,廖創興企業成為四八年成立的廖創興銀行有限公司的主要股東。九四年,廖創興企業分拆廖創興銀行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巿至今。目前在香港共有三十五個分行,在澳門、廣東汕頭以及美國舊金山各有一個分行,在北京與上海各有一個代表處。
廖創興銀行二月十三日收盤價十二.四五港元,股價淨值比只有○.九二倍,去年底以來股價即呈整理狀態, 由於該公司 ROE 只有五%不到,ROA 甚至只有○.三%,在香港地區銀行敬陪末座,使其成為香港所有上市銀行股中唯一股價淨值比小於一倍的金融機構。
富邦金去年底用每股三.六八元港元購併港基銀行至少五五%股權,相當於是用股價淨值比一.一六倍的價格進行購併,廖創興銀行如果能按此標準售出,股價至少應該在一五.七港元以上,相對來看,目前股價算是相當沈寂。
不過,比較港基銀行和廖創興,港基銀行分行網路只有在香港地區而已,不如廖創興銀行還有中國與澳門地區分行,因此如果是著眼於搶進中國市場的考量,廖創興的購併價,恐怕不低。
以廖創興銀行目前市值達五十四億港元概估,兆豐金若要購併這家香港的小銀行,投入資金絕不比富邦金控買港基少。不過,謝劍平表示,廖創興銀行以家族持股最多,兆豐金就算想買,也不一定能夠順利收購。
中國政府用緊貿安排的政策利多來扶持香港金融業,用台商業務來釣台資銀行這些大魚,富官股色彩的兆豐金能否像富邦金一般快速挺進香江,恐怕也是這樁收購案的潛藏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