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銀爆出四十九萬張大量,占公司股本一○%,市場都在打聽誰在買彰銀?隔天報紙頭條揣測中信集團要收購彰銀,彰銀股價三天就飆了一五%。但是,中信集團否認介入,那麼彰銀的大買家到底是誰?
去年年中,中信金控大手筆併購萬通銀行,年底旗下中信證券和中國人壽投入百億元買進中華開發股權達六%,今年並準備一舉拿下開發金控過半數的董監事席次。辜家兩兄弟--中信銀董事長辜仲諒、中信證總經理辜仲瑩,頓時被市場奉為購併天王,是最具魄力的五年級銀行買家。
由於中信集團從談判台北市銀行、萬通、建華金到開發金購併案,都是先買股票、再談合併,因此,市場只要傳出中信集團相中那家銀行,該銀行馬上成為市場明牌,吸引散戶追高。先前辜仲諒透露若能收購萬泰銀行信用卡業務,將是不錯的選擇,萬泰銀股價馬上反應攀高。
老主力行徑/阿丁應是幕後推手
此次介入彰銀的市場炒家,充份運用市場對於中信集團的刻板印象,趁著中信證券二月五日發行一檔以彰銀為標的的認購權證,中信自營商必須進場買進彰銀股票避險,炒家也特別挑選中信證券作為攻擊發起日的下單買進券商,讓中信證在十二日當天單日受託買進四萬餘張的彰銀,成為市場買超冠軍。
一位長期觀察金融股走勢的券商主管指出,這種跑到中信證下單,讓市場以為中信集團打算併購特定金融股的做法,先前在開發金股價從十五元附近衝上十八元時,也曾出現過。當時,儘管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銀體系在調節開發金持股,但是,因為主力大舉投入、加上散戶跟進,使得開發金股價卻是不跌反漲。
市場人士指出,彰銀近日爆量大漲,但是,從券商進出表上看,買賣單卻分散均勻,只有逢高調節的外資看得出是在特定外資券商出貨,這種下單分散的操作手法明顯是老主力的行徑。再搭配利用消息面發動攻擊的準確手法,以操作資產股成名的主力阿丁應是這次彰銀股價暴漲的推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彰銀十二日爆出四十九萬鉅量成交之後,每天該股融資買進成交量均達十三萬張以上,融資餘額並在短短三個交易日內暴增二十一%,顯示主力運用融資大舉買進的動作相當明顯。因此,儘管近日市場同樣盛傳政府基金也有敲進彰銀的大動作,頗有把彰銀捧為選舉前政策作多指標的意味。但是,彰銀短線籌碼的穩定度仍值得留意。
由於彰銀去年十一月甫完成十三.五億股的現金增資,每股認購價為十四元,以彰銀目前的市價計,認購彰銀現增股票的員工和股東,報酬率已達五十七%,在獲利可觀的情況下,彰銀股價攻過二十元後,即見彰銀員工透過自家券商陸續調節持股。
官股放棄認購/新股東將現身
短線來自獲利股東的調節賣壓雖重,不過,由於財政部和行政院開發基金等官股持有彰銀股權仍達二成以上,若再加上一銀、華銀的持股,持股前十名的大股東合計握有彰銀股權已逾三成,只要這些籌碼不鬆動,配合迪化街金主和短線主力的投入,彰銀股價中長期後市仍值得留意。
去年主辦彰銀現增案的元富證券,原本認購逾四萬張的彰銀,近期隨著股價大漲,獲利了結部分持股,目前仍持有三萬張左右的彰銀。對於彰銀的未來,元富證副總賀東光分析,從比價的角度看,今年初彰銀股價比第一金少了八元多,比華南金更低了九塊多,差價過高,自然吸引買盤投入。
隨著股價攀高, 彰銀目前已延後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的籌資計畫,並打算在發 GDR 的同時,還要再辦國內現金增資。 目前看來,這些籌資計劃應可順利完成,在股市行情看漲的情況下,彰銀向股東拿錢應不成問題。
不過,去年原本打算放棄認購現金增資股的財政部,最後是在立委套利買盤瘋狂介入、利益擺不平的情況下,為了平息紛爭才由財政部和開發基金分別出手認購彰銀現增股票。但是,隨著政府財政窘迫,接下來,彰銀的增資計畫,官股肯定會放棄認購,屆時,彰銀計畫引進的新股東勢將現身。
原本傳出可能認購彰銀 GDR 的荷商 ING 集團,在不願出高價收購股權的情況下,未來出手介入彰銀的機率似乎不高。至於外界看好最可能介入彰銀的中信集團,由於中信金董事長辜濂松與彰銀董事長張伯欣常常球敘,兩人互信基礎甚佳,雖然最近介入彰銀的買盤不是中信金,但大選過後,辜家是否會重新考慮,仍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