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年的時候,大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尤科斯石油公司、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簽署原則協議,鋪設一條北起俄羅斯安加爾斯克、南到中國大慶,總長度為二四○○公里的跨國石油管道。但今年一月,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突然提出放棄原方案,改修一條從東西伯利亞經過遠東地區到太平洋港口的石油管道,經由這一管道,俄羅斯石油可直接輸送到日本和南韓。這一變故稱為「中俄石油管線改道風波」,為中俄兩國的能源合作及經貿關係都產生了負面影響。
對這一變故,中國方面當然強力反彈。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其中,經由波斯灣、印度洋、麻六甲海峽從中東進口的原油占五六%左右,海上進口石油不僅成本高,而且安全系數遠高於陸上進口石油。美國對伊開戰在即,油價為之攀升,已嚴重衝擊大陸石油產業及相關產業,因此開拓陸上石油進口是中國石油戰略的當務之急。現在日本的介入,更凸顯了在東亞國際政治格局中,石油戰略的重要意義,也反映出日本試圖遏制中國日漸壯大趨勢的用心。對此,中國方面也自然只能「寸土不讓」。
夾在中日之爭中間的俄羅斯處境為難。一方面,俄羅斯經濟正處於復興狀態,亟需大量經濟援助以支撐良好態勢,這方面中國遠不如日本財大氣粗;另一方面,中國是一個巨大的石油需求市場,石油進口數量以每年上千萬噸的速度增加,這對於石油出口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特殊地位的俄羅斯來說,也是一個得罪不起的大客戶。
經過再三權衡,俄羅斯政府已於本月十二日做出決定,新的方案是將原先的兩個方案合而為一,建設一個有支線經外貝加爾斯克通往中國大慶的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港的管線,而其中到中國這一條可先開工。顯然,這是一個兼顧中日兩國訴求的折衷方案,以緩和中日之間對這條管線的爭奪。對中國來說,儘管經由支線,中國的需求還可以因為主線年輸送總量的增加而得到更大滿足,但也失去了在戰略上遏制日本的機會。這可以說是中國與日本在遠東石油資源的激烈競爭中的一次挫敗,也是拉攏俄羅斯連手壓制日本的企圖的破產。
在這本關於遠東石油的「三國演義」中,中國輸掉了第一回合,但這場角逐應當還僅僅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