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日第一金控掛牌上市,至此,十四家金控全部成立;歷經一年多的考驗,這些規模較過去單一金融機構時代大許多的金控,究竟交出一張什麼樣的成績單?投資人該不該投資金控股呢?
金控的整合效益以及競爭力的提升,觀察方向在既有的通路整合、新產品市場的切入進度、現存金融環境的競爭優勢,以及資源上的整合進度。
大型金控有大資本做屏障──中小型生存空間被壓縮
從銀行法修正、金融機構合併法通過,到金融控股公司法生效實施,預期金融股會進行一波體質上的轉變,整個金融產業生態將形成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局面,其中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在天然屏障強化競爭實力的同時,銷售能力也將增強,因此誰領先搶得市場商機,其受惠程度也就值得期待。而中小型金融機構的生存空間會愈來愈窄,若無明確合作對象,短期內將面臨很大的壓力。
整體來看,金控改革下,具生存能力的金融股特色有:一、大型化的金控公司。二、具利基性市場優勢。三、金控版圖愈完整愈有機會穩固前五大的金控角色。
觀察成立的十三家金控財報,凸顯目前金控獲利來源並未出現加乘效果,僅只有相加效果。二○○二年前三季財報揭露,表現出強弱分明的現象,除了成立的時間不夠長外,仍處於體質改造階段,加上資源整合及產品的銷售平台還在建構當中,所以金控的獲利能力並沒有因金控成立水漲船高。根據國內學術界在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的結論,金控公司的優勝劣敗需要三至五年分出高下,以目前成立最早的金控也僅近一年的時間來看,此刻論輸贏還言之過早。
改造體質是成立首要課題──獲利實力出現在二○○四年
不過若金控整合的腳步過慢,除了整合易出現弱勢結盟的現象,獲利成長性將處於不利的地位。目前觀察到的金控獲利水準仍受制於金控子公司處於整合階段,其中華南金前三季處於虧損是因為大幅打銷呆帳及出售不良債權所致;新光金是因增提責任準備金一九六億元。顯見體質改造是成立金控初期的首要課題,其中以銀行為主的金控透過大幅降低逾放比之後,再提高其授信的應付呆帳發生風險準備額度(即覆蓋率),獲利要真正出現是在二○○四年而非二○○三年。
金融控股公司的主體及資產結構不同,受惠程度出現明顯差異,其中以銀行、證券、票券為主的金控受惠程度佳,分別擁有利差擴大效應、資金由銀行轉進股市效應、持有公債部位的潛在利益;相較之下,壽險為主的金控受惠程度差,面對利率持續走低,利差損的風險有擴大之嫌,國泰金與新光金所面臨的不利投資環境,目前正積極尋求法令放寬(海外投資比率上限放寬)後的獲利商機。
通路、新金融商品──未來競爭利器
透過通路進行產品銷售的策略是目前金控整合過程中較明顯可以看出的短期效益,就通路(銀行加證券)的總數來看,華南金、富邦金、交銀金、台新金處於較大優勢,開發金、新光金、國票金處於相對弱勢,預期未來整合的過程勢必會積極尋求合併對象,或者是與現存的金控尋求二次合併。由於金控族群標的獲利及綜合效應需要時間發酵,以長線買進應對。
短期金控決戰的版圖在銀行與證券現有通路的銷售平台上做市占率爭奪戰。金融資產證券化在二○○二年六月二十二日通過後,金融機構將可持有住宅貸款、汽車貸款、信用卡應收帳款等貸款債權,挑選出可產生未來現金流量的資產,重新包裝成單位化、小額化的證券形式,以提高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的流動性,增加金融業的籌措資金方式,以因應國際金融資產證券化的趨勢。
財政部金融局認為,未來幾年台灣金融資產證券化的市場有一兆四千多億元。此外,金融資產證券化類似於公司債,這項商品的利息所得採分離課稅,初步稅率以六%為原則,相對於短期票券的二○%及公司債視同利息納入所得稅課稅,明顯具較大優勢。其中台灣工銀、中信銀的動作相當積極,因此預期繼信用卡、現金卡出現價格戰之後,資產證券化的商品將是未來金融業爭食的大餅。
國內金融股上漲的題材,主要以政策性利多、獲利的提升、透明的財務比率等因素居多。所以從獲利能力和資產品質挑選最具投資價值的金融股,以金控版圖完整性以及大型化為考量重點,國內金控族群勢必會進入二度合併的路,所以觀察金控的獲利及效應需長時間發酵。短期金控的決戰在銀行與證券版圖部分,長線看好的標的物應在低逾放比及高覆蓋率的前提下,獲利才具真實性,以股價淨值比來看,長線看好中信金、富邦金、台新金。(本文作者為台証投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