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金控與金改 P.22

金控與金改 P.22

不知不覺,台灣「金控元年」已經快到尾聲了,這時或許是來談談這個話題的時候。

過去台灣的金融公司,如銀行、券商、票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賣類似的商品,提供類似的服務,搶一樣的客戶,都長得差不多。不過這並不完全是業者的問題,而是政府為了便於管理,所給與嚴格的限制。近年雖然金融法規開放不少,更鼓勵金融機構組成金控公司,可是基本上,管制的精神沒改,所以變成每家金控多大同小異,除了股本規模不一樣外,金控成員都很類似,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及保險公司是基本配備。

這樣就是台灣金控的成就或命運?當然不是,台灣的金融業者當然不是只有這些選擇;有些金控可以多朝國際化的路線發展;有些則可以將重心偏向本土;有些可以將業務重壓在保險,有些則可以專注在企業金融方面,而不是像現在一窩蜂地搶消費金融市場。不論如何,金融機構必須找出自己的定位,保持調整的彈性,而不必人云亦云地做同樣的事。

我們多次提過,金融業務不光只是存、放款而已;當然在短期內,這些傳統商業銀行的業務可以賺到錢,可是時間一久,當景氣循環出現逆轉時,就會發現,原來賺到的錢會因為吃了太多呆帳而吐回去。

最近十年來,美國銀行的獲利持續成長,獲利成長當然是好事,但是獲利與股本要維持一定的比率,如果必須投入大量的資本支出,才能賺到更多的錢,也不算英雄;真正厲害的是,不必投入太多就能賺很多錢。

銀行十年來好像賺了不少,不過這是因為銀行擁有很高的股東權益;可是如果認真計算,把股東權益提出來存到別家銀行,搞不好收到的利息會比自己做得要死還多。 目前美國銀行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在一五%至二○%之間,但是預期好景不再,未來兩年將會面臨台灣銀行業打銷呆帳的狀況,獲利水準也將每下愈況。

基本上,多數的美國銀行已經提供更多的金融業務,但是業務範圍要拉得多廣才夠,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花旗銀行算是規模最大、業務範圍最廣的金融機構,也最像台灣的金控公司──或者應該說,台灣的金控公司似乎在複製花旗的成功模式── 消費金融、商業銀行、保險、證券、資產管理等業務應有盡有。

不過近來花旗內部也在考慮是否要把壽險業務分割出去,而且儘管花旗的證券業務規模不小,人才、能力也不輸同業,但是每當提及美國主要券商,卻少有人將花旗納入討論。究其緣由,即在於定位不明、公司組織過大,架構太過複雜。擁有龐大的組織體系,雖然資源豐厚,但是也必然產生內部的「政治問題」;當一筆業務進來,應該算是壽險部門還是銀行部門的業績?未來的客戶服務歸誰負責?若不幸出了狀況,又該由誰承擔?簡言之,組織愈大,權責愈難清楚劃分,內部的政治氣氛也益形詭譎。

問題還不止在內部滋生,對外部人而言,包括政府主管機關或投資人等,要如何從已經夠複雜的財務報表中,再去釐清衍生商品的損益,以及區分投資銀行與放貸業務之間的交錯關係。

華爾街知名券商 J P Morgan ( JP 摩根)最近才承認其持有相當大部位的恩龍公司股票, 而過去這部分在財報上看不出來; 更令人憂心的是, 搞不好 J P Morgan 自己先前也不知道擁有這麼多的恩龍部位。

台灣的金控,是在政府想要快速縮減銀行數量的條件下促成的,未來金控若再予以合併,也不失為另一種減少金融機構的做法;若確實朝這個方向發展,則目前大量成立的金控公司也有其一定的階段性功能。幾家銀行先產生互動,讓資訊系統、人員、業務進行整合,有了小規模的合併經驗,未來再進行大規模合併的阻力就會降低。

談到金融改革,韓國的做法最常被拿來當作範例。九七年金融風暴後,國際貨幣基金( IMF )強力介入韓國金融體系,政府強迫銀行打銷呆帳, 並以發行公債方式,買下不良資產,並強制清算不符資本適足率的銀行;不管怎麼做,老百姓終究要承擔銀行壞帳的部分損失,不是股東血本無歸,就是存款戶的本金遭到侵蝕,再不然就是以納稅人的稅金填補金融黑洞。

至於台灣,金融改革的重點不在於有沒有一兆零五百億元的金融重建基金,而在於政府有沒有決心將呆帳比率過高,或是資本適足率過低的銀行予以清算。如果政府對此沒有認知,即使擁有一.○五兆元的金彈,卻不強制銀行處理呆帳,則只會讓有問題的銀行有恃無恐:反正客戶的錢有保障,銀行胡亂經營仍能存活。如果政府真敢關閉一、二家銀行,產生殺雞儆猴的效果,那麼就算沒有一.○五兆元,只要銀行帳目清楚,即使大環境不佳,還是會有人對體質好的銀行產生興趣,畢竟還有不少銀行仍具經營價值。而要達到這種效果,一定要胡蘿蔔與棒子並用才行。

韓國因為外債多,所以一出問題,立刻豎白旗投降,對 IMF 只能言聽計從,也才能快速解決金融問題;如果當初韓國的外債沒那麼多,相信一定辦不到。日本就是這樣,所以改革之路遙遙無期。

台灣也沒有外債,但是不必然會走日本的路;台灣的棍子是民主政治,執政者有做不好便得下台的壓力。日本自民黨儘管千瘡百孔,不下台就是不下台;而且日本很有錢,儘管體質變壞,但是再拖個一段時日還不成問題。

一位來自日本的朋友表示,十年前日本人對於自身的金融問題十分著急,但是十年後的今天,日本金融問題更形惡化,可是日本人卻沒有過去的緊張;他們認為,反正現在還熬得過去,習慣後就不覺得問題有多嚴重了。既然不覺得痛,就沒有非改革不可的決心。台灣雖然也很有錢,但是經濟規模沒有日本那麼大,很快便感受到景氣反轉的痛苦,所以改革應該會比較快。

未來台灣的金改之路將介於日本及韓國之間。台灣與這兩個國家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台灣有一些好銀行,而日本沒有;日本真的沒有好銀行,只有很大的銀行,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銀行,而這正是日本的問題所在。

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可是規模只有美國的一半,卻擁有全球最大的銀行瑞穗控股( Mizuho Holding ),所以幾乎每家大公司都與其有業務往來,這等於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任何一家大企業倒閉,瑞穗控股都逃不掉;而如果這家銀行倒閉,對日本的經濟將造成多大的衝擊,實在不敢想像。

銀行大不代表逾放會少,兩家銀行各有一○%的逾放,合併以後的逾放還是一○%。而且從花旗銀行及日本銀行的例子來看,把所有的業務放在一起對銀行的經營不見得有幫助。固然台灣的五十二家銀行是多了點,不過像新加坡一樣,銀行太少,客戶沒得選擇,少了競爭的環境,對客戶的服務品質自然會下降。此外,銀行太少容易形成的系統風險,只要一家銀行出事,整個經濟必將遭到拖累。

至於幾家銀行才是最適規模,這就像股票的本益比是多少才算合理一樣;三年前二十倍本益比還算便宜,現在則要十倍八倍才算便宜。過去台灣學美國模式,認為銀行家數愈多愈好,並由不同機構提供不同的服務;現在則是各項業務,都可以由單一金控公司承做。

而一百多年前,全球大部分的銀行都在英國,當時也是放款、證券、保險及資產管理都在一起;然而時序演進,正如《三國演義》開宗明義所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銀行業務也是如此,何種是最佳的經營模式,並沒有定論。我們只能說,像現在若是業務太過集中,肯定不是好現象,也為未來業務再行分割埋下伏筆。

(谷月涵的電子信箱: mrtaiwan@mrtaiwan.com.tw)

延伸閱讀

00878、台積電、兆豐金...人氣定存股紛紛被停扣,大家定期定額都買哪一支?最新排行榜出爐:存股族最愛這3檔
00878、台積電、兆豐金...人氣定存股紛紛被停扣,大家定期定額都買哪一支?最新排行榜出爐:存股族最愛這3檔

2024-11-13

川普上任後美債會暴跌?快換手高股息ETF?1個關鍵理由,她無懸念加碼美債:00878也難「保證配息」
川普上任後美債會暴跌?快換手高股息ETF?1個關鍵理由,她無懸念加碼美債:00878也難「保證配息」

2024-11-13

00878、00919、0056、006208…一表看月存8千買ETF「誰最夯」:解決兩痛點贏在起跑點
00878、00919、0056、006208…一表看月存8千買ETF「誰最夯」:解決兩痛點贏在起跑點

2024-11-15

00878除息前最後搶進,不到23塊真的甜?年化殖利率9.7%還能撐?達人兩算式帶看:●元以下才是合理價
00878除息前最後搶進,不到23塊真的甜?年化殖利率9.7%還能撐?達人兩算式帶看:●元以下才是合理價

2024-11-14

00878從帳損13%→獲利20%!他靠5檔高股息ETF,6年滾出700萬:存股「逆轉勝」的秘密
00878從帳損13%→獲利20%!他靠5檔高股息ETF,6年滾出700萬:存股「逆轉勝」的秘密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