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自四月底起連跌了三個月,跌落到目前日均量只剩下六百餘億元、指數五千點,部分券商開始調降財務預測,但是不景氣中還是有人賺錢。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本國四十七家綜合券商中,上半年每股稅前盈利能站上○.五元的,共計十五家券商,其中站穩一元以上的,為德信、致和、富邦與日盛四家。
王朝慶特別喜歡買金融與紡織股,而第二季正好是這兩類股翻身的時期,所以德信自營部的操作應是緣於老闆的指示,以股本換算,不僅整體每股盈利達一.四八元,自營股票的每股獲利更高達一.六二元,也居本國券商之冠。
德信與致和靠股票操作榮登狀元與榜眼
獲利排名第二的致和證券,則是台南本地的大型綜合券商,董事長張嘉廣與名譽董事長陳協同都是台南當地的企業主。副總經理李文斌指出,來自股票操作的自營部獲利貢獻達到總獲利的六成,而且所有含包銷的股票幾乎在四月底、五月初時全部出清,只留下少許的部位而已。而決定在四月底出清手中持股的,是由張嘉廣、陳協同、副董事長陳溪圳與前總經理李正雄所組成的核心團隊的決策。
致和去年小賺幾百萬元,但在行情不佳的前年,致和每股稅後純益達一.三元,因此致和正考慮準備上櫃。據了解,致和已經被鎖定為合組金控的優良標的,正在與某金融集團洽談中。
上櫃券商多半靠經紀業務收入過活
其他排名十名內的券商,多半仍是靠著經紀商的收入為生,包括元大京華、日盛與富邦證券。元大京華上半年經紀手續費收入達二十九.四七億元,為上櫃券商第一名,再加入融資收入十五.二億元,經紀部門的收入竟占了全公司收入的三分之二!至於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自營部,上半年共虧損五.七億元,每股盈利因此下降近○.五元,元大京華老闆馬志玲非常不高興,自營部也成了下半年首要加強的部門。
每股盈利為上櫃券商第二名的日盛證券,經紀手續費收入為十四.八一億元,在上櫃券商中名列第四。日盛證券的股票自營與債券獲利雖達三.九一億元,避險操作卻虧損了三.三億元,結算下來日盛的自營部的每股盈利只有○.一一元、對公司的貢獻度僅一○%,可見日盛主要靠著經紀手續費收入拉高獲利。
富邦證券是上櫃券商每股盈利冠軍,經紀手續費收入排名則在元大京華之後,為二十二.五五億元。雖然經紀手續費收入占富邦整體營收約近五○%,但是富邦內部分析,每股能有一元的獲利,主要是以每股三十元至四十元的低價買入美商吉悌電信( GTE 〉 釋出十二萬張台灣大哥大股份, 有了未實現獲利對沖備抵跌價損失;以及上半年包銷到幾檔很不錯的金雞母,包括禾昌興業、勁永、東貝光電、綠點、昱泉國際,承銷獲利約五億餘元。
承銷業務逐步成為券商獲利的重心
由於不是每次都有低價的台灣大股票可以認列,所以要擴增獲利,富邦除了對經紀部門持續精簡,以力求每家分公司能在股市日均量四百億元下,達損益兩平的目標之外,還是得找出承銷金雞母。只是下半年股市透明度變差,目前富邦手中承銷的股票只有已經通過證期會核備準備上櫃的銓欣,與待排入上櫃審議委員會審查的巨圖科技。而這兩檔股票何時能掛牌,還是未定之天。
上半年每股盈利前十名的券商中,靠包銷股票獲利的,有建華(前身為建弘證券〉 與太祥證券。建華出售包銷股票獲利占了總獲利的六成,獲利達到六.八九億元,主要的一檔金雞母是聯發科,是上半年承銷商大贏家。三年來建華的承銷業務已攀上冠軍寶座,未來由承銷部衍生的投資銀行業務,絕對是建弘與金華信銀證券合併更名為建華證券後的發展重心。
至於承銷業務也逐漸嶄露頭角的太祥,上半年承銷最大的獲利挹注是包銷瑞儀科,使得自營部每股盈利竟達一.○七元,還比公司整體每股盈利的○.八八元高出近○.二元。太祥下半年的承銷重點放在驊訊電子,但目前尚未遞件申請上市櫃審查。
展望下半年,股市行情受國際情勢影響,十分不穩定,證券商要靠股票操作的證券自營部門突圍並不容易,經紀業務仍是大者恆大局面,承銷部門找到好公司,賺包銷差價,如果沒有行情配合,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在詭譎多變的環境下,證券商今年要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已非易事。
上半年獲利排名前十名的本國券商
單位:元
每股稅 自營部每股
前盈利 稅前盈利
德信 1.48 1.62
致和 1.19 0.49
富邦 1.08 0.27
日盛 1.00 0.11
元大京華 0.93 0.16
太祥 0.88 1.07
建弘 0.87 0.53
永昌 0.82 0.41
中信 0.71 0.33
寶來 0.7 0.28
註:扣除庫藏股後,元大京華獲利為0.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