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正式鳴槍起跑,總計十多家金控公司將在未來半年內陸續成立,規模大的資本額兩千億元,規模小的五百億元,誰最先整合成功,誰就是贏家。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寶銀逾期放款整理的情況如何?
陳國和答(以下簡稱答):寶銀的逾放從我來了以後,就做了一個企業信用評等,我看十六家新銀行裡面,只有我們在做。企業金融方面我們依照企業的償債能力、經營能力、行業風險,做一套自己的信用評等。
兩年下來我們的企業金融都是零逾放,舊的部分我們該催收的就催收,該打逾放的就打逾放,我接寶銀三年以來,嚴格執行內部控管,在不景氣下能夠穩定成長。
我們每天都在裁員
問:您到銀行以後,銀行員工是否有調整,有沒有裁員?
答:我們每天都在檢討,上一次金控記者會,有記者問我,會不會裁員?我回答說,其實我們每天都在裁員。包括證券那邊也一樣,只要沒有效率的,我們都勸他趕快換跑道,或是找比較舒適的地方,我們沒有裁員的問題,我們每天都在裁員。
問:信用卡情況如何,您對類似微風廣場合作的方式有何看法?
答:微風的廖董跟我是好朋友, 像匯通跟 SOGO,我不知道權利金有沒有報紙寫的那麼多(外傳二十億元),但是,在我看來都很難賺到錢。像我們跟寶島眼鏡合作,便宜又大碗,我們要走這種路線。
信用卡如果走以前的方式,一定會賠錢,現在大家越送越貴,把顧客的胃口都養大了,而且,東西拿回去,萬一做得不好,被罵還剪卡。如何讓流通卡數增加很重要,因為我們集團強調獲利第一,不做營業額第一。
問:日盛集團的換股比例溢價空間比較小,為什麼會做這樣的設計?
答:其實是這樣,我的著眼點是不讓任何股東吃虧,日盛只有我一個大股東,其他都是小股東,換股比例我們談很久,最後用淨值、市價、每股盈餘去做交叉評估,以日盛證券一股換寶銀二.五股。
時間實在來不及,我跟劉泰英說算了!
問:您評估一下日盛金控的利基?
答:雖然外界認為銀行比較弱,但是,銀行淨值跟證券差不多,加起來淨值三○六億元,規模、員工數差不多。不像有的金控旗下公司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不成比例,我們有一個利基就是我自己帶過證券這批人,銀行也帶了三年,整合集團的文化很一致,整合上會比別人快速。
金控法還沒有出來之前,資源整合早在兩年前就開始了,金控公司對我們來說可以更靈活、更台面化,比方說,我們本來在想訓練銀行的人賣基金,現在更好,將來銀行可以賣證券產品,證券可以賣銀行業務。
問:將來金控公司做的就是交叉行銷,這方面您有什麼看法?
答:交叉行銷講起來容易,做起來很困難,我們一直在做這個,有 know-how 在,你想證券從業人員都在應付自己的客戶,他怎麼會想到銀行客戶,去推銷信用卡、基金、存放款,我們一塊一塊塞給他,要設計獎金的制度。
我研究保險這塊,歐洲、美國大部分都是透過銀行從事保險,像房貸,就叫客戶要保產險,個人信用借款要保壽險,這個觀念很好,所費不多。現在保險公司遇到瓶頸,利率一直下降,一張二、三十年保單累積起來會大賠。保險公司被超級業務員把持,一跳槽就把客戶帶走,所以,保險公司希望和銀行合作,因為銀行不會搶保險公司客戶。
問:聽說有在跟中華開發談合組金控公司?開發是工業銀行,業務性質跟日盛集團是完全互補。
答:開發那邊找我們,其實它跟我們最互補,衝擊最小,它也跟我們談,但是,時間實在來不及,因為精算、換股比例做下去,可能要拖半年以上,後來我才跟泰公(中華開發董事長劉泰英)說算了。
未來什麼事都有可能
一開始接觸是我們的幹部跟他們的幹部,因為他們研究我們集團認為最速配,來找我們,我們幹部找到一個機會跟我講,對方拿分析資料來,我一看很心動,就找泰公談,他談的規模很大,後來真的因為再談下去時間會來不及才作罷,就是上個月的事。
問:富邦集團發展模式跟日盛集團很像?
答:富邦一開始跟我們一樣一直在證券金融領域發展,我們沒有辦法,因為他們從父親那一代就開始經營,應該說已經經營三代了,我陳國和才經營不到半代,當然輸他們,我這個第一代很辛苦。
問:霖園、富邦、日盛都有親戚關係,將來有沒有可能進一步合作?
答:我是隨緣,就像開發來找我,我也不排斥,只要對公司有好處我都願意談談看。將來的發展可能是,證券再併證券、銀行再併銀行,國外我們也希望能夠加入,藉由外國金融機構的加入,帶進國外的生意。但是,前提是由我們主導,以後再跟其他金控談。未來說不定我、蔡宏圖、蔡明忠大家談一談,乾脆合在一起算了,未來什麼事都有可能。
問:如果跟金控公司合作,您會不會堅持「日盛」這個名字?
答:金控的話,品牌不會換掉,旗下的公司都還會在,我不會排斥,但是,要有誘因,對公司有利,我才會考慮,通常找我們的,都會需要我們這些公司,將來如果有這麼好的金控公司的話,日盛金控不在,旗下子公司都還會在。
問:目前國內有沒有這種讓您心動的集團?是哪幾個?
答:有,但是不方便透露。我個人滿高興的是,我們這些公司在我整理下,大家都覺得還不錯,有將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