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台灣地區再創「經濟奇蹟」,信用卡偽造集團在台灣狠狠撈走新台幣三十億元,讓台灣晉升為亞太地區盜刷排行榜第一名。一時之間,各種教育消費者防偽觀念的訊息紛紛出籠,消費者刷卡時更是如臨大敵,時時提高警覺,深怕一個不小心,正卡生出一堆「偽卡」。
平均每一千張卡就有四張被偽造
除了台灣民眾對資料保密缺乏概念,動輒將個人資料填寫出去之外,很多背景因素,都讓偽卡風在台灣如野火燎原。像是風行已久的信用卡贈品大賽,養成台灣不正常的信用卡生態,一個人手上申請十多張卡,很多換完贈品後,根本沒碰過卡,哪時掉了都不知道。銀行為了衝業績,把申辦條件越降越低,犯罪集團乾脆直接用蒐集來的人頭申辦「偽卡」。
此外,國內一般收銀台的店員,薪水不過兩萬多元,工讀生更少,但是幫忙偷錄一筆信用卡資料,「行情價」是五、六百元,甚至還有人喊到八百元,加上信用卡盜錄機小巧又好用,在這樣的誘惑下,收買店員輕而易舉。
台灣還有一點最吸引犯罪集團,就是對偽卡的刑責很輕,等同仿冒文書。就算是連續犯,最多算是詐欺,只判五年以下徒刑,而且多半可以緩刑。這類案件要找到最上游的主嫌很困難,抓到後判刑不重、功勞不大,連警察都懶得追根究柢。
本來盜錄資料情形會偏重在某些場合,像是酒店、銀樓、通訊用品店,但是自從銀行加強關切這些場合的刷卡狀況後,反而讓偽卡分散到各行各業去了,從去年發現的問題商店來看,根本沒有規則可循。換言之,消費者不論在何時何地都有被盜刷的可能,平均每一千張卡,就有四張被偽造,銀行付出的損失金額如滔滔江水,一去不回。
銀行展開絕地大反攻
根據了解,發卡量越大、知名度越高的銀行,因為追溯消費紀錄較困難,被偽造的比率自然偏高,像中國信託的防偽人員雖然從最初的十一個人,猛增為八十幾個人,但仍舊是偽卡集團最愛的對象之一。而外商銀行中,偽卡率較高的例子是荷蘭銀行,可能是和美銀消金部合併後,要處理的雜事較多,讓歹徒有機可乘。
面對偽卡滿天飛,銀行不會坐以待斃。從去年底開始,除了透過電腦程式勤抓異常狀況,設計晶片提高偽造門檻,更積極促成法律修正案,以重刑嚇阻犯罪,展開絕地大反攻。
國內使用最普遍的信用卡防禦機制,是聯合信用中心去年向國際 VISA 組織購買,再自行本土化的 CRIS 防偽系統。這套系統花了聯合信用中心一億多元,無論是不是主要發卡銀行,幾乎所有的國內銀行都申請安裝,至於外商銀行和信用卡公司,因為有電腦系統無法配合的問題,雖然心急,一時之間還沒辦法安裝。
主推 CRIS 系統的是聯合信用中心協理吳子禮,他發現雖然這套系統剛開始運作不久,但是像華僑、玉山、富邦、台新等銀行,這幾個月的損失金額都有明顯地降低。中國信託雖然已經自行發展一套防偽機制,但也正和聯合信用中心洽談,準備雙管齊下,卯足全力來防堵偽卡損失。
加重刑罰最有效
「磁條真的是很爛的產品!早就該換成晶片了。」這是所有銀行信用卡主管的心聲。但是,一個磁條成本是一、二十元,一片晶片卻要一百元,還需要燒錄費用六、七十元。再加上把國內所有刷卡機換成可刷晶片,又需要大約二十五億元左右的成本,所以即使明知磁條很爛,還是年年照用。
不過,現在形勢比人強,各銀行聯合成立晶片研發小組,畢竟和盜刷損失比起來,晶片成本實在是小事。
然而,即使台灣研發晶片,還是需要全球一起改變磁條製卡的習慣,否則台灣的卡上必須共存磁條和晶片,才能在國外使用,這樣在國外還是有被盜錄的可能。就像前一陣子,法務部長陳定南在英國也被盜刷,很多人也許把它當成一個笑話來看,殊不知,英國是全球唯一率先使用晶片卡的國家,之所以還會被盜錄,就是因為全球信用卡沒有同步改變。
英國發生的偽卡頻率偏高,還透露出一個訊息:雖然銀行業者願意花錢防偽,但是英國對偽卡的刑責也很輕,所以效果大打折扣。有鑑於此,當去年立法委員周錫瑋提出「信用卡刑法部分修正草案」時,得到銀行界的高度贊同。預計今年四月,這項法案能送至立院宣讀,一旦通過後,偽卡的刑責將變更為比照偽造有價證券,最多可以判到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按照全球各國的經驗,只要刑罰加重,偽卡狀況就會立刻降低,香港、日本、大陸都是具體的例子,如果台灣今年修法成功,明年應該能把「亞太地區盜刷第一名」拱手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