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花(美商花旗)美花滿天下」,花旗銀行是台灣著名的「人才訓練中心」,不論其他外商銀行,甚至連本土民營銀行也喜歡從花旗挖角,原因無他,因為「花旗」的牌子老、品質好。
外銀人才很好用
當然,花旗銀行人才流動率高,和民營銀行挖角也有關係,不少新銀行、民營銀行重用花旗,甚至是其他外商銀行人才的主要因素是,外銀十分重視員工訓練,每一位員工進來以後,不管職位高低,一連串內部、外部訓練跑不掉,也因此,經過外商體系訓練過的人員都有一定的素質,套用一句俗話便是:「很好用。」
外銀人才好用,其實也跟本國銀行最近幾年的發展有關,以新銀行為例,十年前剛剛成立時,為了快速衝刺業績,大舉拓展企業金融部門的人力,大做建築融資、大額授信,使得業績快速進帳,不幸,這個策略被房地產泡沫打敗,銀行嘗到逾放激增之苦後,開始回頭擴充收入穩定的消費金融部門。
要做企業金融、搶放款,老銀行授信部門出來的人有經驗,但是,要做個人理財、信用卡業務,需要的企畫、行銷人員,本國銀行訓練出來的人幾乎沒轍,於是,有心往消費金融開疆闢土的銀行,幾乎不約而同地向外銀挖角,造成外商銀行一波一波的人事地震。
事實上,外銀人員流向本國銀行可以分幾個時期。當年花旗在台消費金融部大展版圖,是員工流動最快的第一時期,只是離開的人多半還是找其他外商銀行,進入本土銀行的不多。第二階段是當本土新銀行紛紛設立,且注重消費金融的發展時,引發花旗又再走了一批人。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華信銀行初成立時,三百多名員工有三分之一以上待過花旗,也因此當初有「小花旗銀行」之稱。
第三波外商的流動則是和荷銀購併美銀在台消費金融部有關。雖然當初荷銀購併美銀消費金融部的協議之一,是要保障美銀五百多名員工的工作權,因此,兩家銀行的消費金融部門合併初期,幾乎都以美銀的人為主管,原來荷銀的人卻因為「資歷較淺」而發放邊疆。事隔兩年,經過內部整頓,原來美銀的人陸續離開,荷銀的主管重回主流位子,雖不能確定「美銀幫」離開的真正原因,不過,「荷銀收復失地」的揣測在外商界傳開。
外銀觀念深深影響本國銀行
華信銀行出色的消費金融業務,和對員工衝勁與創新的重視,相當程度來自外銀的觀念。至今華信銀的三位副總賈堅一、陳柏蒼、亓鑑,以及七成以上的分行經理都擁有外商背景,賈堅一負責對外發言和 MMA 的推動,陳柏蒼負責 B2B 電子商務,亓鑑則負責海外業務。
不過賈堅一強調,華信銀早已走出自己的風格,和花旗已經大不相同,要說像的話,他認為台新銀在消費金融上還更像花旗。
近兩年吸收外商銀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大眾銀行,不像華信一開始就用了外銀當班底,而是積極轉型後才大量引進外銀人才,幾乎所有部門的高級主管都是從外銀挖來的(詳另文)。
富邦銀行來自外商的人員原本不多,只不過和花旗策略聯盟之後,個人金融部進來一批花旗兵團。原富邦個金部經理陳銘泰和副理陳怡芬,都是原本花旗的員工,離開花旗後,繞了一圈最近又和老同事成為新夥伴,陳怡芬感嘆人生的境遇還真出乎意料,誰會料到富邦、花旗會策略聯盟?
最近一個較受人注目的變動是接任匯通銀行總經理的李明賢。匯通銀的最前身是第一信託,第一信託當年在消費金融業務表現十分出色,但是被霖園集團買下後,原來的消費金融業務卻不受新老闆重視,導致人才大量出走,接收第一信託消金人才的就是台新銀行,據說,台新銀行董事長對霖園十分感激。
匯通、中信銀向花旗借將
第一信託改制為匯通銀行之後,業績大幅滑落,逾放高、股價低,雖然顧問蔡鎮宇擔任央行理事,不過,銀行經營卻不見起色。最近匯通找來之前在花旗負責信用卡業務的李明賢擔任總經理,李明賢是花旗的十大開朝元老之一,匯通找一個在信用卡專長的人擔任總經理,顯然已經了解當初把第一信託的消費金融人才「奉送」給台新是錯誤的第一步。
中國信託今年也從花旗銀行「重金」挖角利明獻擔任協理,同時也是法人金融總管理處副處長,負責中信銀全球金融交易、風險管理、大型融資與國內外聯貸案,比在花旗時業務範圍大很多,除了利明獻之外,辜仲諒也挖了匯豐銀行財務長徐志誠,擔任金融交易部經理,另外,花旗的首席經濟學家錢欽璋,也被請來擔任中信銀的首席經濟分析師。
另外,很少人知道大安銀行外商色彩也十分濃厚,總經理趙元琪在創行時,是大股東焦家從美國西雅圖銀行找回來的,原本就有意安排他擔任總經理,因為資格不符,所以,「等」了很多年才如願,趙元琪當家做主後,採用國外銀行的模式,力主大打呆帳,去年底大安大幅打消呆帳,由盈轉虧,股價也一度表現不弱,不過,最近受到逾放比逐漸上升的影響,股價積弱不振。
除了趙元琪之外,大安的三位副總經理也都有外商血統,負責投資、投信、信託的李琮回台灣之前,曾經在美國的美拉銀行工作,負責企業金融體系的王恆彥曾經擔任過西雅圖銀行副總裁,負責管理體系的王吉忠曾經擔任過央行外匯局副主任,後來進入荷銀安利銀行擔任副總裁。
翻開民營銀行主管名錄,會有一股濃濃的外商味,主要和國內銀行界開放,大量吸引人才從台灣的外商銀行,或是從海外的銀行回國效勞,但是,這些外銀兵團因為文化上的差異,在進入本國銀行體系時,會產生些許「火花」。
像是大眾銀行從荷銀挖角過來的黃秀華剛到職的第二天,就開始約談部屬,和他們溝通工作上的心情。這樣的外銀式作風引發一些員工的反彈,當面告訴她「妳這一套我們不習慣」。經過黃秀華大膽開罵,糾正員工一些舊有的思想,現在大家之間的互動相當良好。
幾家廣用外銀人才的新銀行都表示,也許「混血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擔負較大的壓力和衝突,但慢慢培養出一股獨特的風格後,就能發揮比純外銀或純本土銀行更強的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