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內閣尚未就任之前,中興銀行因為台鳳公司違規超貸,在四月二十八日,由中央存款保險公司七人監管小組進駐監管中。近年來,台灣的基層金融機構農會、信用合作社以及銀行在發生問題後,一直是由中央存款保險公司進駐監管,但是,對於這些有問題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甚至健全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一直未有比較大膽的打消計畫。筆者近年來長期觀察日本政府對打消金融機構不良債權的作法,擬從近幾年來日本如何快速打消銀行等金融機構不良債權,以及加速銀行合併的政策角度,來看目前台灣的金融機構不良債權問題。
日本在一九九六年六月所成立的金融相關法案中,特別通過了「金融機構健全確保法」,並且在一九九八年四月開始實施,其主要的內容是將金融機構債權的一部分列為「損失」,從金融機構的自有資本中扣除,再算出各金融機構的早期改善自有資本比率,日本大藏省(相當於我國的財政部)針對有問題的金融機構,依據其早期改善自有比率是未滿○%、未滿二%、未滿四%分成三等級,對於未滿○%的金融機構採取停止一部分業務或全部業務(等於倒閉)的措施。
透過市場機能淘汰體質較差金融機構
例如日本債券信用銀行在一九九七年三月底的會計年度結算由於債務超過資產,後來被停止營業及轉賣給孫正義的日本軟體銀行。事實上,日本近年來所進行金融大改革,可以說是在金融不良債權並未完全解決中進行,這一點和台灣頗有相類似之處,但是,經由大藏省早期改善金融措施,也透過市場機能徹底地淘汰了一些體質較差的金融機構,甚至對有從事海外國際金融的銀行,要求採取較高標準的國際統一(BIS)基準, 從而也促使日本一些地區銀行紛紛將海外分行加以結束,以適用較低的修正日本基準,事實上在東南亞金融風暴後,台灣的銀行在海外分行的不良債權是否已經完全打消,似乎也是我國財政部對銀行金檢應該要注意的一個問題。
另外,為了執行對金融機構金融檢查獨立性,日本在一九九九八年也設立了金融監督廳,直屬於日本總理府,並將原來大藏省的檢查和監督權限移交給金融監督廳。為了對平日銀行所提出的各種會計報表進行事前監測,也將各個銀行決算表、業務報告的主要會計科目、損益狀況、各種比率,分別建檔設立了「金融資料電腦檔」,並且在大藏省金融檢查有關的部局設立終端機,以利金融檢查人員的線上查詢,同時利用「檢查結果統計表」、「檢查結果分析表」,提供政府相關部門參考。
不過,如果銀行的經營者未能將銀行或金融機構視為是一種「社會公器」,那麼任何形式的金融檢查,基本而言,只是在不良債權事實已經發生後才查出問題。對於熟讀日本金融史的人士來說,銀行對單一企業超額放款而引起銀行倒閉,似乎歷史是一再重演,例如,在二次大戰前的一九二○年代,當時的「台灣銀行」將所有貸款的二分之一(三億五○○○萬日圓)借給鈴木商店及其相關企業,那時的鈴木商店是如同三井物產、三菱商事的日本大商社,促使日本大藏省在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對「台灣銀行」發出停止對鈴木商店的貸款命令,隨後鈴木商店於四月五日停止交易而倒閉,而以三井銀行為首的都市銀行也停止對「台灣銀行」的短期融資,使得「台灣銀行」也於四月十八日停止營業,造成日本全國的金融恐慌,亦即所謂的「昭和金融恐慌」。當時的鈴木商店即是現今的日商岩井,「台灣銀行」即是戰後的金融機構「日貿信」(後來經營也出現問題)。
公有銀行準備十三兆日圓隨時周轉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日本政府近年來加速打消銀行等金融機構不良債權,以及加速銀行合併,主要是不想重演戰前所發生的金融恐慌(共有四十四家銀行停止營業)。為了加速處理不良債權問題,近年來,日本政府分別採取了下列措施:一、於一九九八年九月一日施行「由特定目的公司進行特定資產流動化相關法律」,促使金融機構將不良債權證券化以加速處理。二、為了提高金融業者的透明性,要求自一九九八年三月起,對不良債權的公布必須採用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相同的基準。
再者,透過一九九九年三月所施行的「金融機構改革法」,要求所有金融機構的會計聯結報表也須依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基準來公布,此外,將於公元二○一年三月起,要求對金融商品採用時價會計原則。三、則是「強化銀行監督和健全性基準」,主要包括下列措施:A、成立金融監督廳,B、對主要銀行進行集中性檢查,C、依據早期改善措施來嚴格要求金融機構改進,D、強化檢查、監視、監督的體系。
除此之外,為了防止銀行緊縮信用造成借款不易,對於公有銀行準備了十三兆日圓以備周轉,並且在一九九八年十月制定「金融早期健全化法」,對第一勸業等主要都市銀行投入三○兆日圓的政府資金,加速金融機構的再編和合併。近年來日本銀行的合併,主要有一九九五年三月的三菱銀行和東京銀行合併,一九九九年七月的日本興業銀行、富士銀行以及第一勸業銀行的合併,十月的住友銀行和櫻花銀行的合併。相較於日本而言,我國政府雖然在去年年初透過調降銀行營業稅,來打消一部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但是在全球銀行紛紛合併朝向大型化的潮流下,如何加速台灣金融機構不良債權的打消以及銀行的合併,似乎應該是五月二十日上任的新內閣將嚴肅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