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集團營運出現虧損、股價大跌、市值縮水,市場關注已久,但面對變局,如何反應,更值得探究。
全球石化業凜冬已至,最具代表性的石化原料、乙烯的十年供需線圖一拉開,讓亞洲最佳石化分析師何耀仁悲觀說出「到2030年都不會太好」。
大環境冷峻,台塑集團沒有樂觀的權利,十幾萬員工、近90萬股東應該都想知道總裁王文淵的對策是甚麼?
70多歲的台塑集團家底厚實,以南亞為例,保留盈餘高達2千億元,因此,即使去年經營績效不佳,依舊能信守承諾,發給員工3個月年終,也能動用保留盈餘增加配息,來給股東交代,但終究不是真正的對症解方。
其實,經營之神王永慶「擰毛巾精神」深入集團骨髓,「台塑管理學」更曾是許多企業學習的典範。風暴來襲並不足懼,關鍵還是在於整個經營團隊面對變局是否反應遲緩、太慢察覺到問題,以及「大象」能不能跳起舞來。
這次台塑集團由王文淵帶隊,集團管理中心常務委員王瑞瑜與台塑四寶董事長浩浩蕩蕩一起受訪。王文淵宣示「沒有未來的,不做!」王瑞瑜在受訪後LINE來訊息,直言「沒有藉口,不僅要革新,也要革心」。
台塑集團轉型改革的未來性,便是本期封面故事的主菜。外人看王文淵總是穩重溫和,我們特地選了他目光堅定、握拳的照片作為主照,期待他讓台塑集團跳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