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國產車自製率新制上路,由三陽旗下南陽總代理的現代CUSTIN,也在管制範圍內。
強調正面看待政策長期效應的三陽董事長吳清源,近日為何大動作退出車輛公會?
「很多人覺得事發突然,但事出必有因!」三陽工業董事長吳清源接受本刊專訪,親上火線還原十二月二日他用一紙聲明,宣布退出已加入逾六十年的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的心路。
他聲明劍指公會「未及時通知會員」,還怒懟「遭有心人士落井下石」、以魚死網破心態破壞和諧,讓原先已逐漸落幕的國產車自製率新制爭議,再度浮上檯面。
吳清源強調,此刻才退出公會並非偶然,主要考量當時面對國產化新制突襲有輕重緩急,過去四個月,他先全力將代理CUSTIN的自製率提高,等到「正事」辦完,才能處理自己「不滿的心情」。
經濟部七月三十日祭出國產化新制,規定已上市車款首年自製率須達二○%,並逐年調高到第三年的三五%,且溯及既往,自八月一日起上路,沒有緩衝期。當時,中華汽車熱賣的MG車種,被視為新制最大苦主。
外界熟知的三陽為機車大廠,二○二二年擠下光陽奪下機車銷量冠軍。其實,三陽旗下南陽實業為韓國現代汽車台灣總代理,並在三陽產線組裝生產,去年在台銷售二.二萬輛創新高。
七百輛車卡海上 形同停賣
「我就是被掃到颱風尾、被拖下水!」吳清源透露,最早各車廠是三月收到公文,得知經濟部產發署為輔導國內協力廠商,打算執行國產化新制,「但當時沒說何時實施、也沒提到溯及既往,更沒有訂定具體國產化比率。」
他接著說,在新制宣布前,被鎖定的車廠如中華、福特,都有被產發署約談,「卻沒有任何人找過三陽」;而產發署也曾私下向他透露,現代是國際品牌,認為CUSTIN這輛車應無問題。
吳清源沒想到的是,今年七月底時,竟遭公會內「有心人士」向政府告狀,直指CUSTIN國產化也未達標;且他不滿的是,直到新制上路前,都沒有接獲公會通知,而是與媒體同時看到新制推出,對於CUSTIN最後被納入規範感到錯愕。
「我覺得三陽是這波新制影響最嚴重的,因為沒時間應對準備!」吳清源透露,當時有六、七百輛車在海上進不來,形同停賣;而他也觀察到,有車廠在新制推出不到一周,就向產發署展示開模發票,「但正常來講,不可能這麼快,這代表相關車廠已被通知提前因應。」
「我生氣的點是,公會沒有提早通知,還落井下石!」吳清源強調,決定退出公會並不是反對政府國產化,畢竟新政策「短空長多」,對協力廠商生存有正面幫助,只是不希望再被公會成員陷害;儘管公會近日數度挽回,但「心結已種下」,認為沒繼續繳會費的必要,未來重新加入意願也很低。
▲吳清源吐露滿腹苦水,雙手一攤、表情滿是無奈。圖/唐紹航
公會稱有「誤會」 盼產業共好
對此,車輛公會強調一視同仁,不會故意不通知特定車廠,其中或許有「誤會」,但都是希望產業和諧共好。一名理事則私下透露,吳清源確實遭公會成員告狀,「就像有幾個駕駛違規紅燈右轉,卻只有一人被警察攔下,那個被抓的人,一定會質疑警察為何不抓別人。」
產發署則強調,「新制上路後,即請國內各車廠先提供既有車款供應鏈比率……,CUSTIN車款零組件九成以上自中國進口,故屬新制管制範圍。」此後吳清源也多次與署內溝通,並主動於八月提送在地化比率承諾資料。
吳清源認為,現代是國際三大車廠,由韓國原廠決定要在哪邊製造,並沒有「選擇去進大陸零件」的問題,但既然發生了,就積極面對。
採訪當天,吳清源帶記者走進三陽汽車廠,指著CUSTIN車門的點焊處,坦言為了在短時間達到國產化目標,大家壓力很大,但「我們還是做到了!」
原來,過去CUSTIN自製率僅五%,新制推出後,吳清源與團隊當機立斷,飛往韓國原廠取得設計圖授權,並尋求二十家協力廠緊急開模,進行零件生產組裝;耗時四個月,現正等待產發署於月中審核通過,進行量產。
吳清源還下令工廠停工一個月進行大改造,再加上開模費用,合計逾四億元;為了反映成本, 十一月起,CUSTIN系列每輛售價已調漲三萬元。
協助三陽快速拉高自製率的線束廠商表示,這次動用了兩個團隊、共逾二十人協助開模、調原料,才能使開發期從過去半年起跳,縮短到兩個月內,讓CUSTIN線束全面朝向國產化。
「我打算明年中直接把CUSTIN自製率,拉到第三年的標準三五%!」吳清源發下豪語,預計再砸一億元,讓CUSTIN國產化提早一步到位。他的盤算是,處理好國產化問題,才能減少未來銷售障礙,達到一勞永逸。
車輛公會最新回應:盼會員能好好溝通
車輛公會是車輛產業的大家庭,也是車輛產業與政府之間一個重要窗口。基於會員的共同利益,公會秉持促進汽車產業發展,持續作為產業及政府之橋樑,在「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要求」新政策上持續與政府進行溝通。
新政策發布前,產發署在幾次公會的理監事會上,就將對在地化比率有所要求來支持國內零配件廠的方向,與各車廠代表討論與交流,包括三陽、國瑞、福特、中華、裕隆等。
公會於 7/2 發聲表態支持政策,但認為提升國產化比率需要時間及市場規模支撐,初期不宜過高,當時對於國產化率水準並未有具體內容。產發署 7/30 召集會議說明新政策具體內容,公告管制範圍涉及四種對象,並溯及既往,8/1起立即實施,公會與會員均是在會議上才取得新政策完整內容,造成各會員措手不及。
車輛公會在新政策公布前,即積極安排各車廠會員拜會經濟部外,也於新政策發布後,立即積極與產發署溝通,特別指出考量到零件在地化生產需要一定開發和驗證時間,盼替業者們爭取緩衝期,降低新政策衝擊,但車輛公會努力後,仍無法扭轉政策,甚為遺憾。
對於三陽退出公會一事,公會表示遺憾,也希望不要因此傷害多年來會員彼此之間的信任與感情。公會對於所有影響會員權益的事,一向秉持與會員充分討論、與會員一起與主管機關積極溝通,爭取合理要求!因此,期盼能透過好好的直接溝通來化解會員之間的矛盾與誤解,期盼會員們齊心創造更好的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