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東接家業 翻轉代工低毛利宿命
從小寒暑假時,同學在玩,陳玟翰就必須到家族工廠幫忙,高溫、粉塵、鐵屑等充斥的惡劣環境,是他可怕的兒時回憶。「那時候心裡很排斥,但看到父母親都是這樣做,暗自決心以後可以幫忙做些什麼事。」於是二○○六年,二十五歲的他退伍後,選擇回公司上班。
他從板金、焊接、組裝、設計、品保等基層工作開始練功,包括器材擺放、員工薪資在內,看到很多不合理的問題,很想改變,現實卻是一連串的壓力。
「父母覺得我們小孩子,剛進公司、什麼都不懂,而他們已經做三十年,我的意見,他們也不想接納;老師傅認為少東什麼技術都不懂,不爽你……。」陳玟翰不諱言,一開始並不被信任。
國小畢業的父親最早在國內乾燥大廠當學徒,其後創業,替老東家代工,業績高達九成五來自它。陳玟翰說:「它幾乎是我們唯一客戶,很高壓;供應鏈也因為我們規模小,給的訂單少,也不鳥你。」
○八年金融海嘯的外力,成為偉勝轉型的推力。
原來,海嘯來襲,訂單急凍,過去約三千萬元營收剩不到一千萬元,不僅如此,景氣差,代工生意更難做。「連通宵熬夜趕著出機器,做的急單,毛利卻是『毛三到四』。」陳玟翰發現,不僅代工受制於人,客戶也無法提供未來發展的願景;○九年,不甘心被動接單的他,決心挾著技術、品質推自有品牌。
「那時候滿辛苦,在存活跟掛掉的界線上,必須要很拚。」他捲起袖子學技術,又在沒參展攤位時,就親赴展場發傳單,擴展客戶,哪怕訂單再小也接,心裡暗暗訂下代工比重要降到五成以下的目標。
六年下來,陳玟翰做到了,客戶數從一家獨大,擴展到有三百家往來;業績也成長到三千多萬元,成功分散風險,「當每件事有一些成果,父母就會愈來愈相信你。」父親也更安心地放手給陳玟翰做。
一四年,偉勝的代工業績降到五成以下,他決定帶著自有品牌參展。如此一來,偉勝和代工客戶變競爭對手,付出了代工訂單歸零的代價。
然而,參展為陳玟翰打開眼界,他不但認識更多大型客戶,也在與潛在客戶互動的過程,立下產品以技術品質、而非價格取向的方向,並決定瞄準半導體業市場。
機會來了 先後攻下欣興、日月光
一六年,機會來了,全球ABF載板龍頭欣興電子要升級改裝舊烤箱,但原本供應商不想配合,偉勝乘虛而入,一舉敲開市場。「半導體產業很封閉,其實不太會接受新的供應商,」他直言在工廠生產線裡,烤箱不是很貴的設備,多沿襲既有供應商,那道門極不容易打開,「所以我們更要把握每個機會。」
攻下欣興的灘頭堡,偉勝因此站穩腳步;兩年後,第二個大機會又來了,半導體封測大廠日月光開發自動化乾燥機台,想找第二供應商,「天時」到來,陳玟翰毫不猶豫地抓牢它。
「規格當然有難度,但不管品質、服務、技術,我們全力支持,」陳玟翰很清楚,一旦拿下日月光訂單,「我們會從這個level(等級)往下個level跨過去。」
但乾燥設備要切入半導體產業,難度很高。例如,傳統工業烤箱不要求精密度,只要有簡單機械結構、板金人員……,「講白一點,會乾就好,就像食物會熱就好。」他形容,半導體講究熱度均勻,想像烤箱裡放滿五十個披薩,每個點、每一片都要一樣的脆度,且因放在無塵室,不僅不容許沾染一絲灰塵,還要確保三六五天品質穩定。
歷時一年半,偉勝好不容易成功開發出從半自動到全自動、符合客戶規格的無塵無氧精密烤箱,一批十幾、二十台設備進廠測試時,客戶突然要求更改規格,陳玟翰牙一咬,決定自行吸收上百萬元的更改成本,得以順利挺進日月光設備供應商。
「以前從代工做起來,如果做大家能做的東西,只能拚價格;你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更高階產品,就可以創造出價值。」他提到,借助這樣的外部力量刺激,可以加快內部的研發腳步,「如果我們一直在做一樣的事、有把握的事,技術堆疊會很慢;利用客戶來追我們的技術,會有快速跳躍的成長。」
陳玟翰說,以前剛轉型是想要求生存,現在要以賣進全世界為目標,甚至計畫朝智能與綠能乾燥烘烤升級發展。
事實上,烤箱是用電加熱,相對耗能,他盤算的是,如果能開發出低耗能的產品,會是一大賣點。兩年前,他開始大規模展開產學合作,鎖定相關核心模組技術給專案或尋求授權,積極導入台科大、北科大、清大、台北大學等外部資源,加速智能化和節能設備的開發速度。
「現在偉勝的前段設備,能做到溫差正負攝氏五度,正在朝正負三度努力,」他透露,目前溫差三度的目標,國內同業也還沒突破,「速度快很重要,一慢就陷入比價錢。」陳玟翰還想挑戰難度更高、半導體前端製程所需的乾燥設備,溫控要求精準,必須在正負一度,這個領域向來由美商、日商制霸,成為偉勝為自己立下的挑戰天花板。
為了吸引人才,偉勝也有IPO(首次公開發行)的計畫。

偉勝總經理陳玟翰(右1)在公司打造健身房,如今超過3成員工幾乎每天運動,有助彼此協作、增加凝聚力。(圖/吳東岳)
從馬拉松挑戰 領略經營之道
「我不太喜歡一直停留在原地!」陳玟翰除了在工作上不斷轉型升級,挑戰愈來愈難的事,一直保持運動習慣的他,也從騎單車一路挑戰到馬拉松、三鐵,去年更訂出年跑一千兩百公里的目標;達標後,今年再上調到一千五百公里,結果十一月就提前達標,「一千兩百公里聽起來很多,除以十二個月,一個月一百公里,再除以四禮拜,只要二十五公里,再除以七天,一天跑三公里多,不難。」
「挑戰過程中,只要不放棄,再痛苦也會到。」陳玟翰分享運動中的體會,經營也一樣,「相信、堅持,就有機會發生!」他相信,只要堅定目標,一步步前進,就能讓企業天花板一直往上,「挑戰過程中那種痛苦,當你成功看到山上風景,會覺得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