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數泓科成立,我其實滿佩服,這群老闆真的很聰明,大家一起投資做股東,自己的公司不會消失,又額外多了一間更高端、利基產品的公司。」KPMG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認為,台灣若有更多這類公司出現,其實有助整合台灣中小企業邁向國際,「打群架比較有力量,也較不會被一個一個擊破。」

一場德國行 嗅到數位扳手趨勢
事實上,看似不起眼的手工具,是指能以手操作,用於物品組合、分解、修理與檢查等作業的工具。由於以零件組合而成的產品,九九%都靠螺絲組裝,所以只要有螺絲的地方,都會用到各式各樣的手工具;台灣手工具產業,便靠著生產中高階產品代工聞名全球,一年創下的年產值達上千億元。
至於數位手工具,則是在傳統手工具基礎上,整合電子資訊、感測技術等創新元素,提供數位顯示、預設扭力、資料記憶與無線資料傳輸等功能,價格約比傳統型貴十倍。
數泓科便靠著數位手工具走出紅海,而它的故事要從二○○○年說起。
那一年,游祥鎮以銳泰董事長身分去德國拜訪客戶,在客戶的實驗室看到數位扳手可顯示扭力值,不怕螺絲鎖不緊或鎖過頭,直覺這會是未來的趨勢。回台後,他立刻找上長期合作、時任工研院機械所經理的李明華一起研發。
○六年,投入兩千萬元、幾乎是銳泰一年獲利的數位手工具研發成功。懷抱著「工業報國」使命的游祥鎮思索著,大家若一窩蜂投入數位手工具,很容易導致市場過度競爭,大家都賺不到錢,與其讓藍海變成紅海,「不如大家來合作、成立新公司。」
避藍海變紅海 他廣發英雄帖組公司
他透過公會發出英雄帖,第一次「手工具武林大會」來了一五○家同業老闆,沒想到,人人表示有意願入股,但沒人真正掏錢。游祥鎮意識到同業觀望的心態,於是設下一股五百萬元、共募資一億元的目標,並要求有意入股者,必須先繳兩百萬元押金,才能取得下次合資會議的入場券。
最後,有十名老闆留到最後,游祥鎮接著宣布,自己再投資兩千萬元,認下剩餘股權,至此,數泓科正式成立。
「本來我自己也想研發數位工具,後來想一想,我們再去研發,就是重複投資,也沒辦法贏過工研院,轉個念,就決定加入。」數泓科原始股東、特典董事長江水來透露,現在「該賺的都賺回來了」,而且「很多人後悔當時沒加入。」
為了避免「網內互打」,游祥鎮要求股東們放棄進攻數位手工具的技術和市場,同時不介入經營;為了安股東的心,找來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簽證,創業第一年就公開財報,「每個人都有私心,把制度做出來,大家就不會猜忌;如果不這樣,搞不好公司內亂,就收了。」不只如此,游祥鎮更主動不領董事長薪水。
數泓科開始推出產品,比德國提出「工業四.○」等智慧製造的概念,整整早了六年。一開始,受制於市場還在萌芽階段,數位產品又比傳統手工具產品貴十倍,幾乎乏人問津,第一筆訂單,只有一百支。
直到○九年在德國科隆五金展上,法國指標手工具品牌看上數泓科的能耐,正式下單,市場能見度終於大開。
「只能一直開發產品,想辦法創造需求;至於能不能開花結果,也要看機緣,」游祥鎮認為,市場從開始懷疑,到接受、相信、再到依賴,都需要過程。剛開始集資,游祥鎮就做好心理建設「我跟李總(李明華)說,至少要撐個五年,準備五年資金打長期戰。沒想到,第三年就損平,後來每年都賺錢。」
數泓科鎖定的數位手工具,切中了不少汽車、航太等高階客戶的需求。
具體來說,數位扭力扳手與傳統扳手不同,具有扭力設置、數據儲存、輸出和使用者校準等功能。「過去就是靠感覺,鎖一鎖就鎖緊,但鎖得好不好,不是靠人,」他解釋,電子業用的精密螺絲要求的扭力值,可能只有六牛頓米,若誤差正負一%,人沒辦法感覺,數位工具反而能夠提供精準數據。
李明華補充說,數泓科第一階段發展產品的定位就是「好用工具」,一開始的困難點在於整合手工具和電子資通訊,必須克服耐用度、使用壽命與環境干擾等品質問題;接著則要突破數位工具顯示出的扭力值準確,人工卻永遠鎖不準的技術難關。

克服失準痛點 賣進比亞迪、寧德時代
「拿工具鎖螺絲,要鎖一百牛頓米的扭力,看到數字顯示一百,實際上螺絲是不是真的鎖一百?」他進一步解釋,數位工具在測試儀機器上校正很準,但人不是機器,人手會彎曲,會扭轉,導致鎖一百牛頓米,實際上可能只有八十或六十。
數泓科花了半年時間,開發出獨家軟體克服問題,「我們的數位扳手工具說多準,螺絲就鎖多準,這就是領先全世界的地方。」李明華透露,技術突破後,陸續賣進中國高鐵、比亞迪、上汽和寧德時代等客戶。
宏遠投顧的數泓科研究報告就指出,「(數泓科)憑藉技術優勢在精準度、科技應用與網路整合方面,創造出(過去)十年來尚無競爭對手可以突破的差異性。」
「數泓科最大競爭力,就是可以用最快速度,把全世界最新技術、商品化技術跟產品結合。」李明華形容,數泓科的產品從把螺絲鎖緊就好,到要求做得精確,現在更進化從記錄數據到全生產線,包括維修系統的品質都能控制。
「只要一啟動,所有扳手全有設定系統資料,如果沒按照要求鎖,它就會不讓你做下一個螺絲。假設扭力值未達標,不會讓你前進,電腦直接傳資料到扳手。」李明華直言,「這是我們產品跟人家不一樣的地方。」
數泓科的數位工具透過物聯網蒐集的數據,未來還有不少延伸應用。舉例來說,車廠更換零件,工人有沒有按照標準做?或汽車品牌終端客戶在美國加州的煞車零件,是否較其他地區更常維修?這些資訊都可以回饋到車輛設計或維修注意事項。

晶片不只能用在手機、汽車,也可以用在傳統的手工具,因此催生出高毛利的數位手工具產品。(圖/數位時代提供)
一支售價逾十萬 自豪「我賣智慧財」
不只如此,看到國外重量級客戶重視過勞與安全等議題的需求,李明華也積極把血壓、脈搏偵測等功能,整合進數位工具的把手,同時計畫導入視覺監控,讓工作可全程錄影,新產品更瞄準切入波音、雙B等指標客戶的目標。
最新的好消息是,數泓科的產品今年賣進半導體龍頭廠的毒氣室,協力廠報價一支售價更突破十萬元。「客人常講,你們的東西怎麼賣這麼貴;我們是賣智慧財產、賣腦袋,不是賣這個鐵一根多少錢。」李明華認為。
正因為具備數位能力,今年中,該半導體龍頭廠拿數泓科的產品,運用在設備良率、稼動率改善測試,最快明年有望取得小規模的訂單。
「我們從二○○○年開始研發,沒想到會有今天的發展,也能打進國際企業,獲得認同,」欣慰之餘,游祥鎮強調,「進步是永無止境,我們這一代能看到就是這樣,下一代的人看到的又是不同領域。」
霸氣談中國追兵:要追上不容易
雖然發展數位手工具出發得早,但來自中國的追兵帶來的競爭威脅不小。游祥鎮不諱言,「我們也不希望走到紅海去,但有新玩家加入,一定會有競爭,不可能說別人都不能做。」
不過,游祥鎮分析,數位手工具對傳統手工具業者來講,宛如電子業,缺乏電子、電機、資通訊相關人才,要往上突破,是有技術門檻;而對電子業來說,手工具規模量體又太小,不一定看得上。
「中國如果切入,對戰而已!」個頭小的游祥鎮,說這話時卻十分霸氣,「手工具和電子業的整合有難度,要追上我們的產品,不太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