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一,已成當今中美貿易戰下的企業顯學,但濟南大自然新材料公司(材料-KY,4763)董座王克璋卻有不同看法。他提出,走陸路交通,不斷向西走,才是中國過剩產能的最佳解方。
「很多人可能說,中國經濟不關台灣的事,但我認為不是這樣」
本週一(16日)晚間,濟南大自然新材料(材料-KY)董事長王克璋,罕見現身母校台灣科技大學演講,出席由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舉行的世界台商講座,針對中國經濟提出自身觀點。
「很多人可能會說,中國經濟不關台灣的事,但我認為不是這樣子。」王克璋語重心長地說,其實許多台商的零組件也都來自對岸,若中國出口不斷產生阻力,其實對台廠、台灣人民都有直接或間接影響。
對中國歷史信手捻來的王克璋,以唐代玄奘取經及西漢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鑑古知今,他主張,如今中國面對內需疲軟、產能過剩,效仿玄奘和張騫一樣「向西走」,不失為一條新出路。
▲王克璋趁著中秋節回台,並現身母校台科大演講。(圖片來源:徐采薇攝影)
不談中國加一 提出「裡海到大西洋」新思路
王克璋回憶,1981年他還在大學唸書時,台灣正處於第二次石油危機、經濟衰退的時空背景,當時兩位經濟學家王作榮與蔣碩傑,分別代表「凱因斯主義經濟學(政府干預)」和「古典經濟學(自由市場)」,就如何解決經濟問題辯論。
而在王克璋看來,當年蔣碩傑所主張的「放權」和「搞活」,放到如今的中國身上仍是一帖救命良藥。「把這些條條框框的限制拿掉,我相信中國經濟仍然可以重新翻身。」王克璋如此評價。
然而,面對美國封鎖下,中國還能怎麼「搞活」?不同於多數台商到東南亞尋求新基地的「中國加一」策略,王克璋反而提供一條「向西走」的新思路。
「我要特別說這些地方,就跟金銀島一樣,太值得我們去挖掘了!」王克璋口中所說的金銀島,指的是從介於中亞、東歐的裡海、黑海,一路向西到地中海,最後直通大西洋這條路徑上的周邊國家,舉凡俄羅斯、伊朗、土耳其、敘利亞等國,都是他眼中的潛力市場。
「內循環無法消化,向西走才有無限可能。」王克璋表示,回顧化纖產業發展的歷史脈絡,1940年代時,還是歐洲和美國的天下,1960年代移轉到日本,1980年代來到台灣、韓國,20世紀末、21世紀初又遷移至中國,而下一站,包括中東、西亞乃至南亞在內,將會是中國過剩產能與產業轉移的最佳去處。
「如果各位現在去蒙古看,會發覺日本人已經開始在那裡安營紮寨,代表大家也都有志一同覺得,向西,是下一個世代需要發展的重要方向。」王克璋指出。
熟稔出口路徑 靠陸路穩定供貨
之所以提出「向西走」作為解方,更是因王克璋親身走過。他舉例説,疫情間,他在俄羅斯結束工作後,決定順道去拜訪鄰近的重要客戶,包括波羅的海三小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
豈料,秘書告訴他,俄羅斯因戰爭受到國際制裁,沒有航班能飛歐洲,得先飛到伊斯坦堡才能轉機,但王克璋只是笑了笑說,「我從年輕就在這個地方混,我最少知道有8個地方可以走陸路過去。」可見其對歐亞交通樞紐的熟悉程度。
目前,材料KY產品出口超過50國,最遠銷往中東、非洲等地,依靠的正是過往王克璋一步一腳印踩出來的重要出口。
像是土耳其,能作為延伸到敘利亞、伊拉克等國的重要中繼站;而新疆,則能往下運送到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這些看似遙遠的市場,其實都可以通過陸路連結。
王克璋指出,中國一帶一路政策,實際上不只一路,而是有6大路線,包括「中蒙俄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
▲王克璋演講時指出,一帶一路共有六條路徑。(圖片來源:徐采薇攝影)
在一帶一路下建設的中歐和中亞鐵路,為企業提供了「穩定」的運輸路徑,尤其在目前紅海局勢緊張、海運成本大漲的情境下,走水路經過好望角運輸到中歐、中亞,可能要花上60天,而透過鐵路則僅需20到25天,卡車更只要15天就能送達,時間和經濟成本均大幅降低。
王克璋用自身經驗證明,向西走絕非難事,只是,中國上層能否進一步放權,產業又是否具備向西前進的意識,都是未知數。
延伸閱讀:
材料-KY王克璋攻冷門醋酸纖維生意 一年股價狂漲十倍以上 自稱「只是工人」 他打造新科傳產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