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紡購物中心現址,原本是日治時代的跑馬場,由南紡購入後興建紡紗廠,也是其發跡地。對於這塊地,侯博明堅持不賣,而是積極主張建商場活化,一來,是當時台南還沒有當地企業獨資的大型購物中心;二來,是他們也正面臨中國大肆擴充石化業,導致本業不佳,急需轉型。
從工廠變商場 營收破百億
只是,沒想到光變更工業用地為商業用地,並和市府討論公園、停車場等回饋規畫,就花了十五年、歷經四任市長才完成,興建則又花了三年,終於在二○一四年試營運。
完全沒接觸過商場,南紡起初對經營也是一竅不通,看好台南幫夥伴統一集團有營運夢時代的經驗,於是搬來救兵,由夢時代團隊傳授營運心法,才讓購物中心漸漸步入正軌。
在經營五年、要建二期之際,統一為避免後續有租金糾紛,決定功成身退,把營運交還給南紡自主,連團隊都留了下來。「我們永遠感謝高老闆(高清愿)的幫忙!」侯博明由衷地說。
抱持同樣想法,南紡去年十二月,主動出售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的統一國際大樓商場共十九.二五%持分給統一。侯博明強調,這也是為了避開經營糾紛。
南紡購物中心四年前就賺回過去投資金額,正式開始盈利,去年營收更首破百億大關。
不過,南紡的資產活化之路只跑到一半。購物中心在前兩期工程後,還剩近一萬坪地,將建造四二五○坪的第三期商場,正準備招商,預計明年第四季動土。
「一期為家庭客、小店型,二期大型店攻年輕客層,三期朝輕奢品牌前進,滿足全部需求。」南紡總經理王立範解釋具體規畫。此外,還有第四期的五七○○坪住商用地,可作為住宅、飯店或商場開發,將視未來區域發展需求調整,目前傾向自建,但也不排除合建。
14萬坪仁德廠 規畫科技園區
除商場外,其實南紡手上還握有台南仁德廠、新市廠和太子廠,總計約二十二萬坪工業用地,目前仁德廠和新市廠均出租給科技大廠作為倉儲,一年租金收入可達一、二億元,未來均將陸續開發;尤其占地十四萬坪的仁德廠更蓄勢待發,計畫在明年底動土興建「南紡科技園區」,成為串連南部科技廊道的一環。
南紡還特別找來泰喜資產規劃創辦人王柚鈞擔任顧問,他曾協助台灣化學纖維和裕隆開發科技園區,經驗豐富。他看好仁德位置極佳,高鐵、國道都在附近,有機會吸引科技大廠和新創企業進駐,當前規劃三分之一出租,三分之二對外銷售,也期望在篩選進駐廠商的同時,能順帶物色轉投資對象,為公司開創多元收入。
「未來我們會以流通為主,特用化學為輔。」目前南紡本業和購物中心等流通事業約占營收各半,而在侯博明的未來藍圖中,若明年陸續啟動商場三期、科技園區開發案,地產事業占比將正式超車。
侯博明預估,仁德廠、新市廠加上太子廠,再到周邊住宅地、小商場等,可開發長達數十年,「未來六十年計畫都想好了!」
而本業為求轉型,則朝高值化的特用化學邁進,像持股二六%的轉投資子公司南帝旗下孫公司南美特科技,就是專門供應半導體大廠的特用化學廠,雖營收占比不高,但成長潛力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