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日前祭出國產車自製率新制,且不給緩衝期,由中華汽車引進的「神車」MG首當其衝。而中華車週四(8/15)也首度公開表態,支持在地化生產及自主研發,將與協力廠長期合作加速推動提升在地化比率。
根據MG Taiwan官網週五(8/16)最新聲明,除承諾將全力配合政府政策、後勤保修正常外;宣布甫上市的MG4將暫停接單,交車將交付至8月底,對此深感歉意;HS車系、ZS車系下訂則不受影響,並採限量接單。
中華車15日晚間正式對國產化議題表態,表示認同提升汽車在地化比率符合汽車產業鏈的長期及共同利益,因此支持政府於8月起實施「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的新政策」,雖然原來公司即有在地化比率提昇計劃,但在新政策指導下,公司立刻採取行動,加速在地化計劃的推進。
中華車坦言,汽車零件在地化需要包括開模、試驗驗證等階段,需要一定的時間,仍會排除萬難,積極與產發署及協力廠商密切聯繫、持續溝通,全力加速提升在地化比率,爭取盡快達成新政策的要求,感謝產發署居中協調,協力廠加班配合,共同為促進台灣汽車產業的發展而努力。
中華車說,身為國內唯一一家從自主品牌、整車自主設計開發到整車生產銷售的全功能車廠,是國內高國產化率的領導車廠;雖受限於台灣市場規模有限,在策略上仍做出有效的資源配置,在產品上採取雙軌策略,將研發資源集中在自主品牌的商用車,維持整車自主設計開發的能力,並藉此建立健全周延的在地零件供應鏈,並由此支援乘用車的多元品牌策略也能朝高在地化比率發展。
台灣汽車市場小、零件國產化成本高 車廠業者透露:賠錢生意沒人要做
根據政府新制,從未上市車款首年自製率15%(已上市車款則為20%),逐漸調高到第三年35%,且溯及既往。
其實,中華車本身就不反對產業政策的變更,但希望可以是逐漸加大難度。而按中華車內部原先設定,明年4到6月要讓所有車型的國產化比率達到15%到20%的目標。
隨著新制一出,迫使中華車將國產化的目標提前,加速與協力廠溝通,提升在地化比率,否則將面臨停產的風險。
除了MG銷售面臨挑戰,中華車原預計9月引進上汽大通Maxus品牌的計畫也可能增添變數。
據悉,該車款國產化率距離標準還有一段距離。而中華車原預定明年6月將該車款自製率達到15%以上。
有車廠業者私下表示,台灣汽車市場很小,零件國產化的成本來比較高,如果初期的國產化率門檻訂的太高,車廠第一關經濟效益分析能過的車型就會比較少,如果再硬性規定時間一到,不管銷售情況如何,國產化率成本一定要再提高,假如車子上市後銷售不如預期,本來就在賠錢了,怎麼會有車廠要去賠更多?
國產車自製率新制上路 為何經濟部堅持不給緩衝期?
「其實國產化這件事情,從去年就在跟各大車廠討論,並提醒他們要趕快提高!」經濟部官員強調,MG從中國大陸引進整車零組件的比例高達95%,會讓國內零組件產業生意變差,相關市場需求降一成是小事,嚴重的話是會讓未來兩、三年新車款停滯,因此有必要在此刻推出新制。
那會不會給車廠緩衝期,或是設定落日條款?該官員認為,緩衝代表讓不符合自製率的車款繼續賣,讓吃不到訂單的業者繼續吃不到,小廠還可能面臨關門風險,因此目前並未考慮有緩衝期。